“那個也不行嗎?可是那些東西最近在我們美國是非常流行的啊。”
科南克疑惑的說道。
他說的這個,張天元當然知道。
在不久前紐約佳士得的春拍中,一尊明永樂金銅造像以四千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成交,而一尊11世紀~12世紀的大理佛像,則以兩百多萬元人民幣落槌。
在專家眼中,這尊大理佛像無論從尺寸還是儲存狀況看,都比永樂金銅佛像略勝一籌,之所以價位上落下風,主要是因為今天的西方藏家在佛像上,大多熱捧明清時期的宮廷造像。
西方藏家在佛像藝術品上,注重的是藝術性。
他們這一審美標準的形成,是有淵源有傳統的。
早在1911年,西方就成立了印度遠東調查局,對中國西藏、印度乃至整個喜馬拉雅山系的藝術進行考察。
當時,來自英國等世界各地的眾多探險家,對佛教藝術進行了深入研究,開啟了系統的整理和收藏,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達到鼎盛期。
市場方面,上世紀70年代,美國紐約蘇富比就舉辦了喜馬拉雅藝術及東南亞藝術的拍賣。
佳士得也緊隨其後。
而我國是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才進入這一研究領域的。
市場表現也是到了2006年,香港上拍了一批英國藏家所收的明代永宣佛像,共拍出三億多元,才使得華人藏家對佛教藝術品的關注度躍升。
科南克說的是實情,但問題也出在這裡了。
很多美國人根本就不同這些造像是不能胡亂擺放在家裡的。
如果放到博物館,那還沒問題。
可是放到家裡的話,是福是禍,真得吉凶難料啊。
“科南克議員,我這麼給你說吧,不是說不能擺放造像,但最好您能找一個專門的地方去陳列這些東西,輕易不要把它們放到居住的地方。”
張天元提醒道:“還有,不管什麼造像,你最好先搞清楚它究竟是用來幹什麼的,它的淵源如何,跟你們的生活到底是否搭配。
如果實在覺得麻煩,或者沒經歷搞這些,那就乾脆交給專業人士去做吧。”
“明白了,張教授您繼續,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張天元點了點頭道:“古曼童你聽說過嗎?我剛剛注意到你家裡好像有這種東西。”
“那個也有問題?”
科南克額頭上冷汗直流,他本以為是別人要用巫術開坑害他們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