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觀者將龍鱗裝全部舒展開來,整個卷軸宛如一條五彩真龍,遇風則靈動翻飛;從右至左逐葉翻閱,撲面而來的翰墨書香與鱗口的磅礴畫卷交替展現,再伴以宣紙柔軟的手感,達到視、嗅、觸覺三位一體,為觀者帶來一種全新的閱讀品鑑體驗。
整部《金剛經》無論左翻還是右看,都加上了精美的國畫《法界源流圖》。
加圖後,整本書的氣勢完全不一樣了,更加恢宏,更加有震撼力。從橫切面看上去,每尊佛菩薩像都是躍躍欲出的立體像。
隨著《金剛經》的翻看閱讀,一正一反兩面的國畫交替護佑著法寶。
此起彼伏、此消彼長,微妙無比。
作品特選用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安徽涇縣優質絹紋宣紙為主要紙料,為的是讓飄逸而又溫潤如玉的宣紙,重現千年龍鱗裝的輕盈美感,再配以花色雅緻古樸的真絲宋錦,鑲上紅木軸頭、別子,讓整個龍鱗裝卷軸外觀莊重典雅、古樸留香。
包裝上,特意設計並訂製了龍天護法書囊,外配楠木書盒盡顯文雅高貴。
經龍裝這種全新的裝幀形式,是中國傳統裝幀形式——經摺裝和龍鱗裝的現代合體,使書頁畫面的變化,配合圖案的遊走,突破傳統圖書的體例,呈現出舞臺劇般的觀感效果。
由文字和紙張入戲,由頁張展開一頁一頁形成時間的流波,空間的起伏變化,連綿不斷。
柔軟的內頁拉開,尤如緩緩的和絃將讀者一步步引入內容的精彩空間。
遊走在字、紙、頁的舞臺,開啟一段書戲之旅。
張曉棟還製作過典藏版的《紅樓夢》,足足高1.24 米。
此書是為紀念曹雪芹誕辰三百週年歷時四年半完成的一部再造《紅樓夢》作品。
全書一套八函,總高1.24 米。
每函採用經摺裝。
內裝裱龍鱗頁。
除第一函15 折外其餘每函14 折。
共1766 個龍鱗筒子頁。
書籍展開後,每一折頁內芯採用龍鱗裝。
整體看來,大有“龍游於書中,書居於龍驤”之感。
從內文設計上看,原理和龍鱗裝區別不大,只是平面從卷軸變換成摺頁,但同樣要根據內容對每一折都要進行計算,為此,張曉棟和他的團隊給每一折都做一個模板。
因為遊覽大觀園這一章內容和畫面都太過豐富,他們決定為之做2 個摺頁,最終建成了一個含有121 個模板的超強大資料庫。
整套成書含有8 函,第一函15 個摺頁,其餘7 函14 個摺頁,總共1766 個龍鱗筒子頁。
全書圖片取自旅·順博物館藏清代孫溫繪《紅樓夢》230 幅。
該畫成於同治丁卯至光緒癸卯年間,歷時近四十年,繪有三千餘個人物,堪比《清明上河圖》。
孫溫當時繪製這部作品的時候是根據木活字版的120 位程甲本的《紅樓夢》繪製的,所以這部書可以更好的再現孫溫先生的繪畫,也能夠最好的再現木刻版的程甲本《紅樓夢》,每一回的繪畫正好對應的是每一回木刻本的紅樓夢的內容。
為了最大程度地還原孫溫畫作的原貌,設計師多次前往旅·順博物館觀摩真跡,無數次印刷打樣、調校色彩。
去往涇縣,尋找最適合的手工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