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二七七章 茶聖的紅顏知己(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二七七章 茶聖的紅顏知己(二) (1 / 3)

面對文人秀士門的挑逗,李季蘭並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雖欲語,阿母在旁邊”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蕩神怡。

暗懷春情的李季蘭,在觀主和觀規的約束下,雖不敢有什麼過份的行徑,但她的一顆心,早已浸潤在愛情的渴慕中。

從她的一首七律“感頭”中,便大略可窺視她的一點心思:

朝雲暮雨兩相隨,去雁來人有歸期;

玉枕只知常下淚,銀燈空照不眠時。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詞;

卻憶初聞鳳樓曲,教人寂寞復相思。

而這首詩,就是四幅字中的一幅。

寂寞的道觀,鎖住了少女的芬芳年華。

李季蘭豔麗非凡,熱情如火,卻被種種清規戒律壓抑著,春情只能在心底裡激盪、煎熬,春花漸凋,時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嘆。

長晝無聊,李季蘭攜琴登樓,一曲又一曲地彈奏,宣染著心中的激情;月滿西樓時,獨對孤燈,編織一首“相思怨”傾訴心聲: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

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

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這是第二幅字。

沒有人欣賞李季蘭的才情與美貌,縮在玉真觀中任芳華虛度,李季蘭實在太不甘心。

在一個春日的午後,乘著觀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蘭偷偷溜到觀前不遠的剡溪中盪舟漫遊。

在溪邊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卻神清氣朗,不象一般的鄉野村夫。

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蘭十分大方地讓他上來了,交談中方知,他是隱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兩人一見如故,言談非常投緣,一同談詩論文,臨流高歌,登山攬勝,度過了一個愉快心醉的下午。

臨別時,朱放寫下一首詩贈與李季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