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一八四章 初唐的彌勒佛(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一八四章 初唐的彌勒佛(二) (1 / 2)

“當然當然,您請複驗。”

聽到張天元出價,光頭主持人也是露出了和藹可親的笑容。

張天元點了點頭,上前將那佛像又仔細看了一遍。

唐代前前後後將近三百年,這是初唐的佛像,一個手抓著大衣地一個是手施無畏印,這是初唐到盛唐之際,公元七百年左右的。

唐朝由於接觸的西域文化,所以佛像特別喜歡錶現衣紋的立體感。

看這個像西方雕塑那個桌子、檯布一樣,儘量地表達立體感,唐朝以前的佛像基本上是一種裝飾性的、規範化的。

唐朝佛像衣紋儘可能地寫實,層層疊疊的,這些都跟絲綢之路有關係。

和疆以西地中海羅馬的文化,透過伊朗、土耳其進入和疆了、甘州,再進入古城、洛州。

難免會有一些小的雕塑,或者西方小的美術品,像這個佛像也就是中國人的眼睛開始看現實了。

以前他眼睛不看現實,他腦袋是想象出來的,這個時候他儘量層層疊疊的這種表現,儘量地寫實。

一般來說右手施無畏印,左手撫著膝蓋,頭髮也是一樣。

這兒有一個包包叫做髻珠,也就是髮髻裡的寶珠,唐朝才開始正式出現了。

佛像上穿的大衣也不叫褒衣博帶了,基本上算雙領的,這個叫三道。

唐朝因為國力強盛,人都吃得肥,脖子上出現三道,而且佛像喜歡雙雙足隱於大衣之內。

而且讓你能感覺出腳的輪廓還在。

這個佛像做得多好,這個手有動勢了,這叫佛說發相,肉髻和佛發之間有髻珠,脖子上有三道,這還算是袒右肩式大衣,裡邊這叫群,右手法像,左說撫膝,雙足隱於大衣之內,大衣垂到臺座前面,層層疊疊的。

這些細節就是著眼點,當你的看點兒明確了,這尊像的時代就出來了,你的看點兒要不明確,就說明你腦子亂,就看不出什麼時代,表情慈悲,栩栩如生,面相慈祥、呼之欲出這些說辭都沒用。

因為任何一個佛都能這麼說。

背光、鏤空,既生動又省銅,這個做得不太好,很是簡略,這是初唐的一個佛像,那個時候正在探索階段,衣紋還表現不怎麼好。

然而這個佛像都很熟練了,這類的佛像日本人最喜歡,流傳也比較多。

十來公分,二十公分就了不起了,過去便宜,現在讓中國人給買貴了。

然而這尊佛像卻足足有將近一米來高,這價格只怕比一般的佛像還要更加昂貴。

在初唐的時候,凡是佛像都雙腿下垂的,樂山大佛就這樣。

這叫倚座像,凡是倚座像都是彌勒佛。

別跟大肚子彌勒混淆了,大肚彌勒出現時間很晚。

大肚彌勒叫布袋和尚,彌勒是未來佛,他還沒下來呢,他是56億7千萬年才下來呢,他現在還在兜率天上等待下界。

另一方他是候補佛,候補佛還沒有資格盤腿大坐呢,所以凡是倚座佛都是彌勒佛,當然彌勒佛在明清以後也能做成盤腿打座的。

但是在唐朝這一類的像都是特意突出是彌勒佛,而且都是武則天時代造的,也就是公元650年至700年左右最流行這種佛,因為武則天她自比彌勒,而且還命令和尚們給她偽造佛經宣揚她是彌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