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美國文化資產理事會的愛思頓·郝金斯所說:“在市場中的合法流通”是保護文物的最好方法。
這事實上就對哄搶者敞開了大門。
有多達15,000餘件文物從博物館被偷,包括珠寶,瓷器,雕塑等等。
其中最出名的要數有5,000年曆史的烏魯克祭祀瓶,悲劇的是這件文物後來被找回時已經成了14塊殘片。
而現在就連這十四塊碎片也不知所蹤。
另外還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烏爾琴。
同樣,這件樂器被找回時也已遭到嚴重損壞。
其餘成百上千件文物再也沒被找回。
記載奧斯曼帝國五百年曆史的資料不見了蹤影,畢加索和米羅的很多作品也在火災中毀於一旦。
有人估計,伊拉克文物盜竊造成的損失高達100億美元。
被哄搶的文物會在輾轉多人之手後才會最終出現在文物市場上,這個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年時間。
文物犯罪調查協會主席琳達·阿拉伯特森說,由於被盜文物往往會在多年以後才會出現在黑市上,因此很難定量估計伊斯蘭國透過文物黑市能賺取多少經濟收益。
例如,柬埔寨吳哥窟的被盜文物在該國內戰結束40年之後才出現在拍賣會上。
願意買下這些來源不明文物的收藏家對世界文化遺產的破壞負有很大的責任。
同時,這種購買行為也已成為一種高度危險的遊戲。
土耳其和貝魯特著名文物走私者(可能正是他們偷運了薩爾貢二世的頭像)的行蹤日趨隱秘,他們對買家也極不信任。
如果文物被查實是從復國組織手中獲得的,買家不僅會被公諸於世和蒙受經濟損失,還會面臨支援恐怖主義的刑事指控。
這可以說是對文物非法交易最有力的打擊。
因此這一次的地下交易會,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當然,對於喜歡冒險的張天元來說,他對這種危險倒不是很恐懼。
就算不買,去看看也好嘛。
反正他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