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三零九零章 碰碎了唐三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零九零章 碰碎了唐三彩 (1 / 3)

張天元笑著搖了搖頭,將東西收了起來說道:“中國玉器常以質佳工美取勝,而痕都斯坦玉器不僅多利用多層次的淺浮雕捕捉大自然的奇妙生機,而且為了加強裝飾效果,常採用五顏六色的鑲嵌來營造華麗高貴的美感氣氛。

主要是在玉器上鑲嵌金銀,以形成美妙的圖案,使玉器更加富麗堂皇,亦有金粉直接描繪圖案的。

這種情況非常獨特,這可是非常罕見的物件,請恕我並不打算出售。”

兩百萬美金儘管不是小數目,可是對於張天元來說,也算不上什麼大數目,他真沒必要為了這點錢將這麼好的玉器給賣了。

更何況,他的神羅博物館裡面迄今為止連一件痕都斯坦玉器都沒有,這說起來還真是有點丟人啊。

有了這件東西之後,也算是彌補了這方面的缺憾了。

“唉,可惜了,真是遺憾啊。”

洪老閉著眼睛,似乎是在回味那玉器的優美。

“痕都斯坦玉器採用水磨技術,通體玲瓏薄透,鬼斧神工。

大量玉碗、盤、杯等雕琢既細且薄,由外透過器壁能看清器內盛裝的物質顏色,由內透過器壁能看到外壁上浮雕的各種花紋圖案。

這種新穎的玉器,由於胎體薄,拿在手上又輕又巧,有輕若浮雲之感。

正如乾隆皇帝稱讚的那樣:‘在手疑無物,定睛知有形。’‘薄於紙更輕於銖’、‘撫外影瞻內’。

它還具有另一個特點,放在水上能飄動,不會沉入水中,故被人稱為‘水上飄’。

這種追求玉器薄胎、透明的工藝是痕都斯坦玉器的一大特色。

這種薄胎雕刻工藝難度大,技術性強,因為薄胎的坯體薄、強度低,製作過程中極易破裂。

製作者在製作時,需具備高超熟練的操作技藝,執行嚴格的工藝規程。

在古代,玉瓶類器物‘掏膛’的手段是一門絕技,玉雕匠人需隨著器物的形狀,將實心的玉料掏空,器物壁身的厚度最薄的只有一兩毫米。

可見這種工藝的難度之高。

如今這種技藝已經失傳了,實在可惜,可惜啊。”

洪老搖了搖頭,帶著遺憾轉身離開了。

事實上,這種玉器的珍貴遠遠不止如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