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聲也是銅錢鑑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由於年代久遠,古幣火氣盡脫,敲擊時聲音無轉音,擲於水泥地面時其聲音暗啞。
只要將其輕摔在桌面上,或用金屬敲擊,會發出破殼聲,沒有清脆響亮的金屬聲。
聞氣味也是辨味亦為鑑定偽錢的方法之一。
真幣傳世已久,冶鑄時的火氣早已消失,嗅時沒有任何火氣。
長期埋於土中的古幣,剛出土時常帶綠色的鏽蝕,嗅時有一股泥土味。
而偽造的古幣由於冶鑄未久,銅錢上常留有冶鑄時的火氣。
偽幣,嗅時沒有泥土味。
偽鏽或用膠水,或用松香拌和顏料塗上,或用膠漆漆上百仔細嗅時,鏽上會有特殊的松香味、膠水味或油漆味。
銅錢經過長期的流傳、把玩,表面上會生成一種堅硬的黑褐色或古銅色包漿,業內稱為‘傳世古’。
真的‘傳世古’堅牢,包漿難以刮除,銅錢流傳愈久,色澤愈深,質地越是堅牢,用水煮刀刮都很難去掉。
假的‘傳世古’包漿比較輕浮,質地疏鬆,用開水泡煮後洗刷即可以基本去除。
如發現宋代以前淺黃髮光的黃銅錢,大概就是偽幣了。
從版別上辨別古錢必須要多接觸實物,以熟悉各個朝代的銅錢真品。
不但要注意珍稀品,也要注意大量的普通品種。
因為這些普通品很少有偽品,能真實地反映各個歷史時期的銅錢特徵。造假者往往為了品相美觀,將刀幣、布幣邊緣磨光滑,實際上是畫蛇添足,露出了破綻。
鑄作的鑑別也是銅錢辨偽的重要依據。
我國銅錢的鑄造分為兩個階段,唐代以前採用範鑄法。
唐代以後多用母錢翻砂法。
範鑄法主要有陶範、石範和銅範三種。
陶範是最早出現的鑄幣方法,戰國以後才開始使用後兩種方法。
鑄幣成色也是從鑄造方面考察銅錢真偽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