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元提醒道:“用收錢的方法其實並不算聰明,畢竟這年頭很多人是非常有錢的,我倒是希望師父您自己能自愛一點,不然的話,誰也救不了您。”
他猜測楊懷仁應該能夠透過某種特殊的方法恢復玉蟬的能量,使得玉蟬可以在一個月內反覆使用好幾次,這就違背了自然規律,自然會導致身體虛弱了。
有些話,說出來可能不好聽,但他必須得說,他既然稱呼這個人為師父,就不想他出事兒。
“自古美玉有美德,得到這東西,為師總想多幫點人啊。”
楊懷仁苦笑著說道:“西晉的陸機說得好,‘石韞玉而山暉,水懷珠而川媚’。
但在陸機生活的年代之前,距今5000多年前吧,我們的遠祖已經懂得這個道理,並且喜歡上玉了,知道使用玉石製作精美裝飾物件了。
安省陵家灘考古發掘便是明證,墓主人身上擺放的玉器飾物,竟多達數百件。
同時出土的一件小玉人,背部的象鼻穿孔竟然比針孔大不了多少,就是今天的工藝手段,鑽好這個孔都很是費力;
其精密細微的程度,委實地令現代專家學者們匪夷所思……
陸機之前的東漢人許慎作《說文解字》,其中提到玉,說‘玉,石之美者’,是說石頭中最美好的那種,人們便稱之為玉。
陸機的‘石蘊玉而山暉’,諒必是受許慎的啟發了。
然而,在《說文解字》面世之前,春秋時期山東的孔夫子、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孔聖人,已經將中國人對玉的評價作了個很好的總結。
他說‘昔者君子比德於玉’,意思是在他以前,夏商周甚或更早些的時候,學識淵博而又品德高尚的人便喜歡將自己與美玉相媲美,便要向玉看齊。
於是,孔聖人滿懷崇尊之心總結了古人對玉的認識,為美玉畫了一幅工筆畫,說玉有‘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11種美德。
‘昔者君子比德於玉’,就實在是太對了。
所以呀,‘君子無故玉不去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原因,身上佩掛著的玉器是不會取下來的。
天長日久地演變著,人們發現,要與美玉比美德,無異於做個苦行僧,那樣的十全十美是不現實的,那樣的比法,可不是說幾句大話便辦得到的。
於是比一比其中的幾種,玉的十一種美德中,‘溫潤而澤’、‘垂之好墜’、‘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瑕不掩瑜,瑜不掩瑕’以及‘氣如白虹’,漸漸的尤為被人看重,這就人性化多了。
於是,愛玉的人便得著一個選擇玉的標準:玉的五德。”
“師父您的話是沒錯,您想跟美玉同德,但也不能太過了,否則人死了,還談什麼五德?”
張天元提醒道。
楊懷仁笑了笑道:“過去我是不懂的,我一直認為既然決定了做某些事情,就要去盡力做,然而現在我忽然明白了,人力有盡時啊!”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師父您現在知道了,還來得及,總比人進了棺材之後才忽然明白過來要好得多。”
張天元的話不好聽,但都是關心楊懷仁。
楊懷仁點了點頭道:“坐下吧,師父今天要跟你說的,其實是跟這件玉蟬一樣的好東西,只可惜為師曾經擁有,如今卻……唉,先給你說說那東西吧。
我曾經擁有過一件‘童子玩蓮’小擺件,溫潤、亦好墜、其聲清越、瑕不掩瑜,唯‘氣如白虹’略遜一些,依舊十分可愛。
當然的,美玉琢美器,才有人愛。
那件‘童子玩蓮’琢工細膩,造型活潑,於是童子肌膚細嫩,憨態可掬,動態逼肖,真是分外的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