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二九二三章 玉神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九二三章 玉神物 (1 / 2)

對了!

上一次見到的那個能鑑寶的東西是玉扳指,如今這個是玉蟬,這些都跟玉有關係。

難道只有玉質的風水法器才能有這樣的效果嗎?

張天元腦海中不由浮現出了自己曾經讀到過的關於玉的知識。

中國古時候有巫王,可以透過玉來與神溝通。

巫王能左右整個部落首先依靠他身上的神權,跟神權一體的玉當然就是“玉神物”。

“玉神物”的說法出自《越絕書》卷第十一《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是風胡子向楚王講述兵器演進的歷史時的一段話——

“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斷樹木為宮室,死而龍藏。夫神聖主使然。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以伐樹木為宮室、鑿地。夫玉亦神物也,又遇聖主使然,死而龍藏”。

內中提到黃帝!

看來紅山和良渚時代,玉為神物是板上釘釘了。

至於這個玉神物有什麼內涵,學術界有這樣幾種解釋:

(1)玉是神靈寄託的物體或外殼;

(2)玉是神之享物,也就是供神靈吃的食物;

(3)玉是通神之物。

這三種解釋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區別就在於用玉的主體是誰。

第一個的主體是神,神把自己寄託在玉上,當然這還要看神到底是個什麼。

如果史前時代對神的理解大部分是其無形,可能是天代表的自然和祖先的魂靈相交織而成的,那麼玉幾乎就相當於神的軀體了。

但如果史前的神跟後世的神相類,本身是有軀體有形的,那玉就是它發給俗世的代表證,就像《封神演義》裡的“番天印”一樣。

第二個的主體是神和人,是人供給神的食品,讓神吃好喝好後好好保佑這個部落。

從這個角度講,玉跟豬頭三牲沒什麼區別。

當然區別也還是有點的,就是後世的供品大部分“上供人吃”,而玉這個供品人是萬難嚼動的,我們也很難理解,神為什麼一定要嚼一嘴石頭渣滓來充飢。

第三個的主體是人,人用它通神,玉也就是人敲開神之大門的敲門磚或者通行證,當然這個人不是普通人,是巫王。

巫王是如何用玉通神的呢?

這要先問一個有趣的問題:在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自塑像是什麼?

答案是紅山的玉人,上面說過2002年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出土的玉人就是一位大祭司的形象原型,雙手撫於胸前。

紅山文化出土的玉人,基本都處於最高等級墓葬,也就是巫王的墓中,實際上大部分都可以視為是墓主自己的形象,因此可以說紅山玉人是中國最早的自塑像,也因此紅山玉人各有各的長相,並不是統一的。

不過它們樣貌雖然不同,姿態卻是基本相同的,就是牛河梁第十六地點出土的那個玉人的姿態:雙手撫胸。

如果一堆巫王的自塑像用的是同一個姿態,那就必然證明這個姿態就是他們的職業特徵,就是他們所從事的共同工作的標準動作。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