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二八四六章 真品還是仿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八四六章 真品還是仿品? (1 / 2)

宣德爐所遭遇的災難還有銷售給老外。

幾十年來東西方的海外買家都大談考古學,爭相購買明清銅爐,然而有些人只會要求銅質精美,卻不懂欣賞皮色的美麗,一些商人為了迎合買家,竟把舊爐磨成嶄新的爐,破壞了不少好爐子。

另外還有敷色。

有些玩家專門講究爐色的絢爛,於是一些商人又將色皮剝蝕晦暗的舊爐,重新敷上色皮,破壞了原爐的美。

再就是“鑿底”。

有些好爐,往往厚重,一些世俗的人懷疑是純金鑄造,就鑿底部來化驗,破壞了爐。

或有部分銅爐的爐身鍍了數量相當可觀的黃金,人為地“殺雞取卵”。

正因為明清銅爐歷史上經歷諸多劫難,損失慘重,造成今日真宣德爐已成鳳毛麟角,後仿爐和私款爐亦成為珍罕的歷文物。

“仿品?還是真品?”

張天元暫時沒有動用鑑字訣去鑑定,這已經成為他的習慣了,先自己鑑定,而後再透過鑑字訣去印證。

如果正確了,自然最好,如果不對,那就要找到問題所在,這樣的話,以後就不會犯同樣的錯誤了。

透過他自己的判斷,這件宣德爐很可能是真的。

但宣德爐這種東西,其實一直以來都有爭議的。

根據史書記載說法不一,都分佈在皇家的寺廟和宮殿裡邊,以及給一些重臣使用。

而且宣德爐的鑄造工藝對外一直是保密的,所以在明代,宣德爐就顯得特別貴重。從宣德年間,民間就有人開始仿製宣德爐。

宣德爐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特別是金屬工藝方面,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它在明代與景泰藍和明式傢俱是最突出的三種工藝品,其中以宣德爐顯得尤為珍貴,價值連城。

但是有些仿的工藝也非常好,雖然趕不上真正的宣德爐工藝那麼好,但是工藝也不錯,所以也有一定的價值,有的價格還是很昂貴的。

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建都石頭城,從此開始了明代277年的發展歷史。

明代初年,手工業製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其中手工製作較有特點的便是明代宣德年間鑄造的大明宣德爐。

因創始於宣德年間,因此得名“宣德爐”,鑄造宣德爐的材料以風磨銅為主,還有多種金屬合金。

精煉後的宣德爐銅質細膩、純粹、堅韌、有光澤。它主要是由皇師組織的工匠們在宮內製造。

我們見到的宣德爐為什麼這麼大量呢?

一個是因為在明朝宣德年間作了一大批,後來分配到全國,流傳到現在就越來越少了。

但此後仿製的特別多,明代仿,清代仿,民國仿,一直到現在還在仿,所以數量越來越多。

明代宣德年間做的香爐雖然形狀大小各有不同,但都是銅做的,都是以銅為主要原料冶煉之後鑄的。

其實完全可以說,除了宣德年間製作出來的那三千件宣德爐之外,其餘的都是仿品,雖然都稱為宣德爐,可是不僅技術水準相差極遠,而且市場價值也是差很多的。

古人講,宣德爐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它的色,宣爐最妙在色,其色內融,從黯淡中發奇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