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哥,你是怎麼想到揭畫的啊,這可不是小事兒啊,以前有人這麼做過嗎?”
展飛問道。
“有啊,你張哥我就做過。”
張天元聳了聳肩道:“不久前,一位搞字畫生意的朋友來電話說,他打算買下一幅山水畫,價錢談好了,可畫是裱在三層板上的,問我能不能揭裱。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來到現場瞭解情況。
畫懸掛在一個機關單位的會議室牆上,工作人員介紹說,現在辦公樓對外出租,想把畫賣了換點兒錢,如果不能揭裱,這畫就廢了。
我認真檢查了畫的情況,告訴朋友,畫能揭裱,你買下來吧。
這是一幅六尺整紙的水墨《山居圖》,畫的左邊和右上角統統是留白,佔去整個畫面近三分之二。
就在按步驟揭洗的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淋洗時尚未發現異常,在塗上揭洗藥液悶畫的過程中,畫面留白部分竟然不規則地泛出來幾處紅顏色,並且有逐步擴散的趨勢。
我們馬上終止操作,吸乾水分,認真觀察。
不論裱新畫還是揭舊畫,最怕的顏色就是‘洋紅’,比如楊柳青年畫中小孩臉頰上的那種洋紅,泛色最厲害,有幾層能透過幾層,遇到了,要格外小心。
顯而易見,此畫泛出的即為洋紅。
現在泛色被止住了,那麼,洋紅從何而來,莫非三層板上有洋紅?
大家抬頭四顧,都是滿臉困惑地看著我。
我當時突然一個念頭閃過,莫非畫下有畫!
於是拿起鑷子,從一個角上試揭。
馬上得到了印證:從上往下數,共有五層紙,第一層是《山居圖》的畫心紙,第二層是它的託心紙,第三層是很厚的一張圖畫紙,第四層是第二幅畫的畫心紙,第五層是第二幅畫的託心紙。
我們當時興奮不已,老半天才鎮靜下來。
然而一連串的問題也產生了:第二幅畫是什麼畫?誰畫的?為何被壓在底下?
然後想怎樣揭第一幅,又怎樣揭第二幅?
是先把五層一起揭下,再層層揭好呢,還是按順序逐層往下揭好?如果必須得毀一幅保一幅的話,保哪幅?如果保第—幅,染上的洋紅怎麼除淨?
我們的方案終於制定出來了,不管第二幅畫如何,兩幅都要盡力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