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字印容易刻得很工整,很呆板;而此印不工不板,他掌握著“隨機應變,移步換形”,“同字不同態”,“要取法書聖王羲之萬字不同”,“要取法草聖張旭萬點不同”等書法、篆刻藝術上的規律。
在章法上,雲美將字與字的距離,以直裡緊橫裡松的辦法,使行與行之間,露出一條條空白,使四行字排得很整齊。
但是每字的筆劃有多有少,他為了使每行排得勻稱,所以將各行字數編排得各各不同。
第一行六字,第二行四字,第三行五字,第四行也是五字。這樣編排得不疏不密,而是錯落有致恰到好處,達到“零亂中有整齊”的最高藝術境界。
他把篆字千變萬化,把“堂”“裳”“向”三字中的“向”字,寫成三種不同的形態。把“閒”“門”二字的“門”旁,寫成二種不同的形態。
把五個“日”字,也寫得長短、闊狹、方圓,各各不同。篆刻藝術在他手中也就愈創愈美!
這顆印是他的精品,是他的典型之作。
此印原藏南通張謇處,張歿後,不知流散何處?
誰曾想今日居然在這裡得見。
“這個應該是白文‘顧苓之印’”。
張天元拿起了第四枚印章看了起來。
此印仿漢私印,取繆篆入印,“頁”下二點用隸書中的八字寫法。
“苓”字的草字頭上面,他用切刀切成了六個燕尾。
各字的筆劃有粗有細、有長有短。尤其“苓”字的變化最多,草字頭最粗,最後一筆較細而短,由此對比,便對其他各筆均有粗而長和渾厚恢宏的感覺了。
“柳憐,我願意拿東西與你交換這顧雲美的印章,不置可否?”
張天元有點激動地說道。
柳憐苦笑道:“張哥,我本來要換你的東西,你怎麼反倒要來換我的這些印章了。”
“呵呵,糊塗了,真是糊塗了,對不住對不住,有點太興奮。”
張天元一拍腦門苦笑起來。
聽柳憐的話,就知道她父親對顧雲美的印章有多麼感興趣了,想要交換,只怕還得柳憐的父親開口。
在這裡說這個顯然不太合適。
不過他不怕,反正他手裡頭的東西不少,相信柳憐的父親肯定願意交換的。
在這裡,他要做的就是不讓這套東西落入小日本之手,當然也包括那些金蟾。
想了想,他乾脆說道:“這樣,君子有成人之美,而且你的翡翠金蟾我也十分喜愛,我手裡這幾塊印章就拿來與你交換吧,只不過我這可沒有你的翡翠金蟾值錢,待會兒差額我用錢補上可以吧?”
“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