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通曉諸藝,尤好書畫。但如果讓我們評價,她最成功的藝術品其實是她本人的妝容。
如果我們只關注作為女人的慈禧,她的生活方式無疑是非凡而值得豔羨的。
藉助她能支配的巨大資源,慈禧的享樂體驗在方式與質量上都無人能及。
她的寢宮終日飄逸著水果清香,不允許有一點異味。
她喜歡書畫,寫的字幅常有一人多高,還樂於將真正的花草擠出原汁,塗色在自己的畫作上。
她素喜讀書,最愛《詩經》,講解起《燕燕》、《式微》、《簡兮》諸篇,能夠引人入勝。
在16歲以秀女身份入宮之前,慈禧只是個出身旗人官員家庭的江南少女。
26歲,她由寵妃變成寡婦,歷經平定太平軍、清除顧命八大臣等鉅變,在40歲時為自己的獨生兒子同治帝送葬。
第二次垂簾聽政之後,慈禧對帝國政治的掌控已堪稱爐火純青;她在談笑間囚禁了自以為大權在握的光緒皇帝,並溺死了他寵愛的珍妃。
什麼讓這位花甲老婦具有震懾四億人的力量?
1904年,美國女畫家凱瑟琳·卡爾曾為69歲的慈禧繪製了四幅油畫肖像。
被中國宮廷稱為“柯姑娘”的卡爾,在回憶錄中談到了皇太后陛下無與倫比的魅力:“我真心實意地愛上了皇太后和皇后。我發現我有幸如此近距離研究的人中,太后的個性魅力遠遠超過其他人。”
這位具有獨立判斷力的外國畫家做出的評語,能夠讓我們想象慈禧的妝容對她的宮廷、乃至整個帝國的輻射力。
對於處於政治核心的帝國“君主”而言,她的外貌儀容絕非只關乎美感的細枝末節,而是清廷威儀的象徵。
當每日辰時(早晨8點多鐘,盛裝的慈禧光彩照人地出現在王公大臣面前,沒有人能否認,化妝術是一項最嚴格意義上的政治技術。
張天元對慈禧的美容日常不感興趣,但是慈禧梳妝檯的的寶貝,他卻是非常喜歡的。
這黃金護甲雖然只是其中一個,可是以他的能力,從上面尋找到其它東西的線索也未必做不到。
別以為現在展覽在人們面前的那些東西就是慈禧的全部了,那點東西算什麼呢,只怕還不及慈禧用過的梳妝工具的三分之一吧。
“張哥,這東西怎麼樣?”
柳憐見張天元盯著那黃金指套看了半天,忍不住問道。
張天元笑了笑,正要說話,忽然間看到西川跟武田晴子又跟了過來,他直接就閉上嘴巴不說話了。
“哎呀,張先生張先生,剛剛是我多有冒犯,還望不要見怪啊。”
西川這傢伙不光沒臉沒皮,而且變臉還真實挺快的,之前明明非常討厭張天元,這會兒居然變得如此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