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鏽層很牢固,不易剔除,可用油泥挫成長條,把鏽的四周圍住,用滴管滴入溶液,使銅鏽軟化分解,再用刀剔挖乾淨,並用水沖洗。要注意有時器物沒有必要採取全面的去鏽方法,而只需作些區域性處理就可以了。
對於帶有害鏽的青銅器,將其與除鏽液接觸,使之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將青銅器有害鏽控制住,使之不再發生變化。
當有害鏽尚未蔓延開來,僅有些小斑點時,可用氧化銀封閉處理。氧化銀在封閉潮溼的情況下,遇有氯化物會形成氯化銀的棕褐色薄膜,把含有氯化亞銅充分接觸。
為了更有效的保護受到腐蝕的青銅器,先將受到腐蝕的青銅器用蒸餾水清洗乾淨,然後對‘青銅病’鏽蝕區以氧化銀法先封閉處理後,再以苯駢三氮唑封護其表面。這種以苯駢三氮唑為主體的綜合保護法,是迄今為止較為理想的方法之一。
其次是青銅器電化學去鏽或電解還原去鏽法,都是以物理化學的基本原理為基礎。此法較適於青銅器有害鏽的區域性處理,尤其是對有銘文或紋飾的部位效果更佳。
而這一次李明光要用的方法就是電化學去鏽。
工具嘛,還是委託神羅研究所研製出來的,使用起來更加方便,而且也能更好的保護銘文以及紋飾。
隨著銅鏽的去除,上面的圖案已經能夠更加清晰地看出來了,之前的判斷是沒錯的,整體為麒麟形狀,上面也有神荼鬱壘的浮雕,更有一些古怪的文字。
此時這些都明顯看得更加清楚了。
不過有一點是張天元沒想到的,他之前沒看到這摸金符上面有“摸金”二字,如今經過處理之後才發現,不是沒有,而是被銅鏽給糊住了。
上面不僅僅是摸金,而是寫著“摸金校尉”四個字,這四個字跟別的字不一樣,就是漢代的文字,所以張天元一眼就能認得出來。
“摸金校尉?”
看到這四個字,張天元頓時產生了一種非常荒誕的感覺,這四個字的意思他當然知道,以前在之中看到過,可是真正在墓穴裡發現,而且還是在正規的考古發掘之中發現,總是讓人覺得有點特殊的意味。
“不是吧,這古代還真有摸金校尉啊,我還以為那只是家的一家之言呢?”展飛驚訝地問道。
“當然有了,裡雖然寫得很是玄乎,不過歷史上的摸金校尉怕是比裡的更加精彩啊,這兩個盜墓賊搞不好就是曹操的摸金校尉。李勝利啊,你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啊,一直以來,在考古界就曾爭論過,所謂的摸金校尉究竟是不是存在過,究竟有沒有摸金符,現在咱們似乎是找到了確鑿的證據了啊。”
李明光笑著說道:“摸金校尉是中國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魏軍的領袖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也就應該能夠理解考古界人士常稱的‘漢墓十室九空’的道理,也能體味出我們這些人‘漢墓考古靠運氣’話語中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