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鑑寶秘術新筆趣閣> 第二六九章 天元玉皇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六九章 天元玉皇 (1 / 2)

聶震洗完澡換了身衣服,頓時感覺神清氣爽,聽到張天元喊他去看玉雕,便懷著非常興奮地心情下了樓。

桌上,擺著一碗蓮子粥,這可是庫爾班好不容易弄來的,因為庫爾班知道聶震這幾天都沒怎麼吃好,現在也不敢吃太難消化的東西,喝完蓮子粥不錯。

在這碗蓮子粥的旁邊,用紅布蓋著一個東西,那就是張天元要讓聶震看的玉雕了。

聶震一口氣將蓮子粥喝光,就已經耐不住性子了,一把解開了那紅色的布。

那一瞬間,他彷彿看到了七條彩龍撲面而來,歡舞飛騰,嚇得他險些跌倒在了地上。

“喂,一個玉雕而已,至於嗎?葉公好龍,最起碼見到的是真龍,你這倒好,看到玉雕就嚇得不行了。”張天元笑道。

“不,不是,你這雕得也太絕了吧,我倒是聽王思遠說過你的玉雕技術堪稱一流,絕對是大師級的水準,只是名氣比較小而已,但也未曾想過,竟然如此令人驚歎。”聶震揉了揉眼睛,定下神來再看,分明那七條彩龍就好像在玉石之上游動似的。

“那是我利用色差和人眼的視覺誤區搞出來的名堂,如果你捂住一隻眼睛,就沒事兒了。”張天元笑道。

聶震捂住了一隻眼睛再去看,果然那龍不動了,但即便如此,栩栩如生的雕刻,依然令他驚歎不已。

七條玉龍造型威猛剛勁,身體捲曲呈S形或者C型,張須露齒,雙目圓睜,鬣毛向兩邊捲曲,前肢曲折,爪趾銳利,龍尾上卷並平削,通體飾蝌蚪狀的渦紋。玉工採用陰線刻、浮雕和區域性透雕的技法,把龍潛深淵、蟄伏待時的意蘊表達得淋漓盡致。

聶震雖然不懂這些雕工的妙處,可是卻明白,這東西看起來真得是令人震撼的。

在我國,龍的標誌最早出現在象形文字期間,或刻在動物的骨頭與海龜的外殼上,或雕刻成瑰麗多姿的玉器,歷經千年,滲透了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它是一種符號,是一種意緒,是一種血脈相聯的民族情感!

透過古代玉器上雕刻著大量的龍紋圖案,使我們更多地瞭解到龍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探討和研究歷代龍型玉器,對於古代玉器的鑑定和斷代是非常重要的依據。

龍和玉之間具有的深厚的淵源關係,是自古以來華人對龍和玉的崇尚與喜愛,“玉雕龍,錦繡鳳,好兆頭,喜心中”,所以古人使用玉雕龍型飾品的風尚由來已久。

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前身是一條從新疆向東西方運送和田玉的“玉石之路”,這個之前就說過了。

考古發現表明,早在商周時期,也就是絲綢之路開通1000多年前,和疆和田玉就透過玉石之路送往中原地區,成為王公貴族的寶物。從西周起,王室、貴族祭祀、朝覲和起居都要用玉,並有繁褥的規定,玉成為禮制的重要象徵。徐城博物館的館標――獅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龍形玉佩,就是這樣一件文物珍品。

龍集許多動物和自然現象於一身,具有超凡能力的神物,是中華民族祖先創造的,是數千年來整個中.華民族崇拜的偶像。自原始社會起,就以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被用於玉器雕刻上。從早期的玉豬龍,c形龍,到我們今天常見的龍的樣式,就經歷了數千年的演變過程。

在我國玉器史上,戰國至西漢是一個工藝高峰。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以及鐵器和砣機的使用帶來了琢玉工藝革命,使玉器一改幾千年來的古樸,而變得精雕細琢。

對此,有專家歸納出“五字訣”:利,邊緣直切下去,鋒利得可以割破手;亮,拋光後玉器光潔明亮;兇,動物形象兇猛;細,花紋扭曲宛轉,比髮絲還細密,被稱為“遊絲毛雕”;空,大量使用透雕鏤空,更顯靈動 。

張天元所雕刻的這七條玉龍,那絕對是符合了這五字訣的,而且顯得更加細膩傳神。

……

“我說你神神秘秘搞什麼呢,原來這幾天一直在雕這塊七彩玉啊。”庫爾班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出現在了門口,他看著那玉雕,也是愣了半晌才回過味來。

“嘿嘿,讓您見笑了。”

“見笑?不不不,你這玉雕手藝一處,我簡直都不敢說自己會玉雕了。”庫爾班臉上有些無奈,他雖然算不上玉雕大師,可好歹也是會玉雕的,這也是他陶冶情操的一種方式,自以為自己的玉雕技術就算不如大師,但也相去不遠,可是今日一見張天元這七彩玉龍,直接就傻眼了。

張天元有些尷尬,畢竟自己這算是作弊啊。

聶震本以為自己不懂玉雕,所以才會看著張天元的玉雕好看出色,沒想到此時連懂玉雕的庫爾班都這麼說了,那看起來應該是不會錯了。

“我可以摸一摸嗎?”庫爾班走到近前問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