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展櫃裡的展品展示了地中海文明不同時空中政治、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時的貴族生活在今天看來也相當現代。
比如狄諾斯瓶、金橄欖葉頭飾。
值得一提的就是這狄諾斯瓶。
狄諾斯瓶是一種沒有底座的圓形容器,能夠被放置在不同形狀的底座上。
這類容器與雙耳噴口杯一樣,是混酒器,通常會頒發給競賽的優勝者。
本件阿提卡式黑繪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紀晚期或公元前5世紀初,由工匠安蒂梅內斯製造。
如果張天元沒看錯的話,這應該是弗拉泰大墓群中出土的最重要的陶瓶之一,共分為三個部分。
出土時即帶有修復痕跡,應是放放墳墓前修復過,由此可見其珍貴。
但這玩意兒怎麼會到這裡,就是個迷了。
狄諾斯瓶內壁繪5艘喙形船首的白色帆船。
瓶口沿一週繪英雄傳說故事,主體為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勇鬥猛獅尼米亞和降伏公牛的故事;
瓶身主體有上下兩層帶狀裝飾,下層裝飾帶繪成對相向的獅子和野豬;
上層裝飾帶繪兩個場景,第一個場景為列隊行進中的神靈們:
宙斯的傳旨者和信使赫耳墨斯位於佇列的最前面,之後從右至左依次為手持七絃琴的太陽神阿波羅、乘坐戰車的阿耳戈英雄珀琉斯和他的妻子海洋女神忒提絲、酒神狄奧尼索斯、佩戴頭盔的雅典娜和海神波塞冬。
第二個場景則描繪的是七勇攻忒拜之一,俄伊克勒斯與許珀耳涅斯特拉之子安菲阿拉俄斯奔赴戰場的情景。
還有一件來自於翡冷翠的《小男孩像》全身光體,頭髮被梳理成鍋蓋狀,並剪成直段,覆蓋在前額,雖然這樣的髮型像極了圖拉真皇帝,小男孩髮型放在今天就是鍋蓋頭,十分時髦。
出土於那不勒斯的拼接地板殘件採用菱形花紋鋪設,它們是來自羅馬帝國時代的宮殿地磚區域性,地磚的花紋由紅、黃、灰、黑等色彩搭配而成,非常耐看。
牟瑩笑稱,假若把它們放在今天的裝飾建材商店當做樣品售賣,也絲毫不差。
消失於一場火山噴發的龐貝古城為大眾所熟知,這裡竟然還有龐貝古城的大理石蓄水器和青銅水管,時間在公元前1世紀左右。
蓄水器通體由白色大理石製作而成,造型類似今天大家家中的洗手面盆,可見當時貴族的盥洗條件不比咱們現在的差。
只可惜張天元對西洋古董的重視程度不如中國古董,不然這些東西,他自然也是全部都要搞到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