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思兔TXT免費看>都市言情>鑑寶秘術北域神燈> 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四九零章 沒落的聖地 (1 / 2)

時間是下午三點左右,陽光正好,但湖筆街卻分外陰森:這是一條長一百多米的仿古街道,街兩邊是鱗次櫛比的筆莊,卻有三分之二都閉門謝客了,另外三分之一的筆莊門可羅雀。

街上空無一人,好不容易看到一位清潔工扛著掃把走過,連忙湊上前去詢問:“師傅可知松鶴筆莊在哪?”

松鶴筆莊是劉昌明和湖筆廠筆工一致推薦的。

十五年前,筆莊店主、江西進賢的制筆世家章小華,因為仰慕湖筆的聲名,背井離鄉來到湖城。十五年後,一個從進賢來湖城朝聖的外地筆工,竟然成為了湖筆的招牌。

章小華出生在江西進賢一位毛筆世家,他對毛筆的情愫來源於父親。

“我從小和毛筆特別親,不是因為毛筆能寫字作畫,而是毛筆能換化肥!”

章小華的父親曾經是進賢毛筆廠廠長,但是他任廠長時期正趕上“文革”如火如荼的日子。

“全國都在破四舊了,毛筆廠當然也處於半停工狀態了。但是公社又不敢完全把毛筆廠關了,因為那時的進賢,就毛筆還有點名氣,每當工社沒錢買農藥化肥時,公社書記就來找我父親,要毛筆廠開工制筆換農藥。”

父親是個傳統的老筆工,對毛筆心存無限敬意,認為用毛筆換農藥是對毛筆的侮辱,但是卻又不得不為之。

正是因為對農藥的需求,讓父親的毛筆工廠在那非常年代還能斷斷續續開工。

年少的章小華自小就在毛筆作坊摸爬滾打中愛上了湖筆。

上世紀90年代,章小華很快在進賢毛筆界闖出了名聲。

他曾經帶著最滿意的幾支毛筆找到榮寶齋的專家評鑑,得到一句評語:“真看不出,進賢也能製出這樣的毛筆,竟然有幾分湖筆的味道了!”

這句話改變了章小華命運,他決定到湖城看看,真正的毛筆應該是怎麼做的。

章小華離開進賢老家來善璉這毛筆之都朝聖後十五年,當他成為湖筆翹楚後,卻發現湖筆大有被進賢毛筆趕超的趨勢。

“湖城地區,因為人力成本、原材料等原因,近幾年毛筆生產已經大不如前。”說到湖城制筆業的衰落,章小華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次,我到善璉周邊的一個村子裡收購羊毛。老遠就看到羊倌正在殺豬,我納悶了,問羊倌,你宰了這麼多年的羊怎麼突然改殺豬了。羊倌反問,你用過這麼多年羊毛,羊沒穿馬甲你就不認識了?我定睛一看,好傢伙,眼前的這隻,長著羊的外表,卻有著豬一般的體形。”

張天元也樂得前俯後仰,但眼前的這位筆工卻是一臉苦笑。

講起了“羊變豬”的原因。

最開始,羊毛衫走俏,於是人們就讓羊少長羊毛,多長絨毛;後來,羊肉更好賣,於是羊就盡長肉不長毛了。

善璉地處市場經濟最發達的江浙地區。

農戶養殖的羊、兔的各項生理屬性等都緊跟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動。

以前,制筆人從來沒為羊毛操過心,因為善璉附近的村莊,隨便就能找到上好的山羊毛、兔毫。

後來,附近的羊基因變異,筆工們只能去浙南的深山中尋羊;再後來,大環境變遷,讓深山中的羊也不能倖免,筆工們只能去西北尋羊。

如今的羊毛、兔毫的質量,相較於以前已經是雲泥之別了。

湖城雖然有延續千年的制筆傳統,技藝精湛的筆工,但如今卻面臨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處境。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