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怕年已九十高齡,二十多年不理朝政了,若不是今日現身,只怕還以為他早已過世了呢。
“拜見渤海王爺。”呂布正欲叩頭,卻被劉悝起身拉住。
耄耋之齡,身手卻非常矯健。
“這位是‘鴻門‘掌門呂布!”董卓又介紹道。
“哦,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少俠年紀輕輕就名震武林,成就一派宗主,且又一表人才,難得啊難得。”
這就是劉悝,一輩子和和氣氣,從沒得罪過一個人。
見董卓不提試劍石,呂布也就挨著他坐了。
“老王爺這次肯為國盡力,本相再敬老王爺
一杯。”
“董相爺哪裡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我等做臣子的本分嘛。”
“此次荊州之行,老王爺可要辛苦一遭了。”
“董相爺吩咐,誰敢不從啊,呵呵,那劉表是我侄兒,本王親自前去,相爺又贈天子劍與他,還不退兵?”
呂布聽了大驚,什麼?董卓要把天子劍送給劉表?
呂布似乎明白了點什麼,定是劉表荊州起兵,董卓為穩住他,故而請來渤海王爺,帶著天子劍前去斡旋。
呂布不敢插話,卻聽董卓又道:“魯恭王那裡,也得勞煩老王爺呢!”
“相爺放心,我這叔父老臉,再加上相爺贈他的高祖金牘,量那劉焉也會知趣而退的。”
呂布聽了更是驚訝,董卓怎麼忽然這麼大方了?就連高祖金牘也送了人?
雖然天子劍和金牘都是假的,但今日欲行逼宮,不正是靠這兩樣為籍口嗎?
這樣‘名正言順‘地送了人,日後如何再作文章?
呂布忽然明白了,從劍拔弩張到一團和氣,全在董卓身上。
正是董卓的轉變,從而改變了金龍殿內的氛圍。
君還是君,臣還是臣!
是以,表面上所有人都能接受,‘皆大歡喜‘。
董卓從一個外郡刺史,能夠入主京師,直至身居相國,掌控朝廷,絕非一莽夫所能成就。
董卓與劉悝兩人互吹互捧,反倒把小皇帝晾在了一邊。
其實只打看見呂布進來,小皇帝就欲詢問老方丈與試劍石,但董卓閉口不談,他又怎能‘越俎代庖‘?
要知道,如今的風平浪靜,只是暫時的,等董卓平息穩住了劉表和劉焉,不知還有什麼把戲?
好在他還不笨,終於明白了老方丈所爭取來的緩衝時間,是多麼的寶貴!
別的本事沒有,先帝的‘忍‘字,他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只要能保住性命,總有東山再起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