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事關張角,所以張魅一直默不作聲,而曹操竟然要隻身赴會,她馬上緊張地抓住曹操胳膊,連連搖頭。
“反調虎離山,嗯,反其道而行之,或許會柳暗花明。你小子這辦法,也未必不可行。”金雞道人率先支援。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少俠有這等勇氣和胸襟,我夫婦二人深表欽佩。”
既然幾位前輩都表了態,這事也就這麼定了。
但有一點,大當家秦璋堅決不同意。
就是曹操此去,千萬不可帶上價值連城的天子劍。因為一旦有所差池,魯王崮就太對不起曹操了。
但曹操卻不這麼認為,因為張角這次意在天子劍,若帶一把假的前去,萬一公主真的在鳳鳴山,反而是弄巧成拙了。
見曹操態度堅決,夏侯自然也要去,他早已將自己視為天子劍的背劍人,決心劍在人在,劍亡人亡。
張遼也要去,他要終生跟大哥曹操在一起,輔助他一展鴻鵠之志。
而張魅更要跟著去,她早已是他的人,既然此行風險極大,就是死也要死在一塊兒。
何況,這次救的又是無憂公主,她若不跟著去,心裡著實不踏實。
說歸說,其實大家都知道,這次去鳳鳴山,在於精,而不在於多,去的人多了,反而成為累贅。
路途遙遠,風險極大,張魅是萬不能去的,她若不去,就只能待在清河城中,出於她的安全考慮,曹操還是留下張遼心裡才踏實。
而曹洪傷勢又重,曹仁和夏侯淵等肯定是留下照看。
那麼,就只有帶夏侯去了。
金雞道人本來是最佳人選,但考慮到公主在鉅鹿城的可能性最大,任務也更加艱鉅,自然得留下坐鎮。
但天子劍也事關重大,為了保險起見,莫氏夫婦隨曹操同行。
一起安排妥當,眾人整裝待發。
但曹操還有一事要辦,那就是曹洪的傷勢。
《火神心經》已經在手,他要先用其先為四弟療傷。
來到曹洪養傷的房間,曹仁和夏侯淵都在,而曹洪依然在昏迷之中,曹操搭上四弟的手腕,他雖然昏迷,但脈象穩定,暫時沒有性命之憂。
曹操坐在條凳上,翻開《火神心經》仔細閱讀。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天子劍》,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