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寨延綿九百餘里,又於江中設定障礙,阻礙我大明軍艦。且聽聞,黎賊發動安南江北百姓兩百餘萬,儼然一副死守到底的架勢!”
“這仗,其實才剛開始!”
見徐輝祖一臉鄭重,李景隆心中無奈。
“不潑冷水你能死嗎?沒見皇上心裡不痛快?好不容易有點好事,你非要往壞裡說?”李景隆心中暗道,“滿朝文武就你徐輝祖目光如炬別人都看不出來?這時候,先把皇上哄好,哄好!”
他心中一邊腹誹,一邊抬頭看著皇帝的臉色。
果然,朱允熥一掃個剛才的歡愉,眼睛立了起來。
“皇上,其實魏國公有些太過老成了!”
開口之人有些出乎預料,乃是兵部尚書茹瑺。
“哦,那你細說說!”朱允熥細長的手指敲打桌面,輕聲說道。
“是!”茹瑺起身,“所謂城寨延綿九百餘里,發動軍民兩百萬,在臣這個不知兵的人看來,就是漏洞百出昏招迭出!”
說著他笑道,“他們的防線越長,兵力就越分散,而四王爺帶兵最擅長的就是突襲,讓敵人首尾不能相顧!”
“所以千里防線,就等於給了我大明長達千里的突破口!再者,黎賊本就不得人心,還強行發動軍民兩百餘萬。”
“一旦我軍精兵突進,這些人能有多少戰意?只怕是掉頭就跑,毫無鬥志!”818
話音剛落,徐輝祖馬上開口道,“茹部堂,仗不是這麼打的,賬也不是這麼算的。”說著,他看向朱允熥,“所謂的精兵突襲,平原地帶百試不爽,但如今兩邊是隔江相望,怎麼突襲?”
“安南打得是僵持的主意,一旦戰事曠日持久,我大明難免後繼乏力!”
茹瑺還待再言,朱允熥已開口道,“魏國公說的是!”說著,他頓了頓,“傳旨給徵南大將軍,朕不希望這場戰事拖得太久!”
忽然,一直坐在皇帝下首默不作聲的朱高熾忍不住詫異的抬頭,悄悄的觀察了下朱允熥的側臉。
“丫出去一趟,怎麼跟以前有些不一樣了?”
“丫以前多虛偽呀?哪能下這麼直接的聖旨?”
作為曾經的燕王世子,自小在邊鎮軍中長大的王孫,朱高熾是知兵懂兵的。
皇帝的聖旨不希望前線拖,那麼前線的將領就要不惜一切代價,就是不在乎任何傷亡數字,速戰速決。
而以他對朱允熥的瞭解,以前的朱允熥即便心中是這個意思,但也絕不會這麼直白的說出來。
他看著朱允熥,朱允熥的目光也看過來。
“洪熙!”朱允熥開口道。
“臣在!”
“這段日子,辛苦你了!你坐鎮京師,不但要幫著朕處理政務,還要在後方運籌帷幄組織前線軍需,大功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