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帝問詢國事,李景隆頓時收斂笑容,鄭重道,“臣清楚!”
“這新政對的可不只是士紳!”朱允熥又道,“還有在朝的官員,貴戚,乃至朕的族親!”
李景隆腦筋飛快的運轉,“旁人那臣不知道,反正臣這裡,萬歲爺您怎麼說臣就怎麼做!別說是納糧,就是田莊都交還國庫,臣也沒有半個不字!”
“呵!”朱允熥一笑。
他知李景隆這話不假,倒不是說他李景隆多高風亮節,而是李家壓根就不在乎免掉的那些皇糧賦稅。
老李,可有錢得很呀!
“你是沒怨言!”朱允熥又道,“可其他人呢!”說著,嘆口氣,“文官們覺得,既然已是官身,那就貴賤有別,怎麼能和庶民一樣交糧納稅呢?武臣們也會想,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換來的功勞,卻要和尋常百姓一樣,皇上不公啊!”
“萬歲爺,文官那臣不敢妄言,但是武臣這”李景隆上前一步,“誰要是那麼想,誰就是傻子!”
“哦?此話怎講?”朱允熥笑問。
李景隆清清嗓子,“臣已藩王移藩,我大明對緬用兵為例,看似是萬歲爺您為了大明宗室找出路。實則何嘗不是為了勳貴武臣找出路?”
“勳貴武將之家,想要前程自然用軍功說話。臣再說句不好聽的,就田裡那點出息,哪有出去打仗搶撈的快!”
聞言,朱允熥一笑。
“出兵放馬,哪怕是手上沾的油都比莊稼地裡的多多了!”李景隆又道,“這本賬只要不傻,就都能算明白。若真是有眼皮子淺的,就盯著自己家那一畝三分地。那這樣的人,也不是朝廷的良將,更不是萬歲爺的好臣子!”
朱允熥無聲一笑,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
歷史上大明王朝之所以武將兵備制度崩壞,就是因為重文輕武了。武將們沒了用武之地,只能當地主。
“再說”李景隆猶豫片刻,上前低聲道,“所謂的新政,臣也琢磨出點門道來!”
“哦?”朱允熥頗為意外,“你說說,你琢磨出什麼來了?”
“世間的事,歷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李景隆低聲道,“萬歲爺剛才說了,只要新政推開,就連皇族都要遵守。天下是朱家的天下,朱家人都交糧納稅了,其他人有什麼資格敢說不字?”
這話,讓朱允熥沉思良久。
許久之後,微嘆,“李至剛那活,該你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