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不卑不亢,勤勉公正,據理力爭!”凌漢開口道,“就這幾條,記住就沒錯!”說著,繼續前行開口道,“除了你,還有誰呀?”
“張紞!”
“哦,應有之義!”
“暴昭,茹瑺”
凌漢聽到這些名字都微微頷首,待聽到徐輝祖的名字時腳步略頓,沉吟道,“日後武事上,你不懂的地方不要多言,要多聽多看多學多記!”
“老恩師何出此言?”侯庸奇道。
“南書房要兼顧文武。”凌漢說道,“皇上這是要把文治武功整合在一起啊!”說著,笑道,“將來軍國大事,必都要經過南書房公議,現在看來老夫一開始還是想得有些淺了。”
有句話其實他藏在心裡,沒有明說。
皇帝想要文武並行,但文臣們千萬別想著對武臣指手畫腳。
這話之所以不說,也有著他的用意。
為官一道如做人,只有吃一塹才能長一智,在坎坷中成長的官員才會是真的棟樑之材。
“不過還有一人進了南書房,學生有些意外!”
“誰?”凌漢笑笑,忽然道,“是不是曹國公!”
“是!”
“哈!”凌漢爽朗的大笑,“這有何意外?他進南書房要麼湊數,要麼背黑鍋!”
說著,站住腳,看著天邊的雲,“行了,就送到這吧,天不早了你也回去!”
“學生再送送老恩師,這一別”侯庸忽然有些傷感。
“有心就好!”凌漢笑笑,目光落在侯庸的手上,“這何物?給老夫的程儀?”
“學生知道老恩師愛吃燒鴨,所以買了幾隻給您帶著路上用!”侯庸雙手奉上,“老字號福滿樓大師傅親手烤制!”
凌漢笑著接過,放在鼻尖聞聞,感受著油紙包上尚溫熱的溫度,再看著侯庸身上半舊的衣服,“有心了!”並且打趣笑道,“這半個月的俸祿可沒啦!”
這幾隻鴨可謂價格不菲,侯庸身為侍郎品級是正三品,但他是做過一聲布政司使又是皇帝欣賞的臣子,所以特賜從二品的俸祿。
如今他只是暫管吏部,那俸祿依舊是照著從二品的比例而來。
大明朝的官兒,俸祿低得可憐。以前是年俸,最後大夥實在活不下去了,太上皇才改成了月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