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北地產馬,契丹鼎盛期是軍馬六十萬,大宋開國太祖鼎盛時,不過軍馬一萬之數。且軍馬之姿,不能和遼人相比!”
群臣有些錯愕,不知朱允熥為何把話題扯到了宋朝。
“宋開國之初,為保中原太平,與遼國西夏大戰數年,皆是以步抗騎,雖然有敗績,然中國之土未失半分。”
“胡人騎兵以一當十,漢家男兒既失長城,以身為牆,以血為河,寸步不讓。北拒遼國,西征西夏,此等強兵豈是弱宋,堪稱鐵血也不為過。”
“可後來呢?後來金人攻破開封,兩千宋人留不住十七名金軍騎兵,何止墮落至此!”
“宋之亡,正是因為天下歌舞昇平,文人士大夫賣弄文章壓制武人。天下男兒,都以文章為先,而丟了漢家尚武善戰之風也!”
“軍人面頰刺字,圈養如豬,待若囚徒!”
“上至皇帝,下至臣僚,視武人為洪水猛獸,日夜防備!”
“如此一來,哪裡還有尚武之風,誰還願作為武人,為國死戰!”
“等金人起於白山黑水,蒙古起於塞外草原,當初的百戰大宋,竟然無可戰之兵,無善戰之將,誰之過也?”
“徽欽二帝被掠,完全是皇帝與百官,重文輕武得來的咎由自取!”
殿中鴉雀無聲,朱允熥端起茶碗,狠狠的灌了一口。
“大明,不能走大宋的老路!”
“漢家男兒百年屈辱換來的尚武之風,斷不能丟!”
“孤開武學,為的就是為國養能戰之將,為的就是給武人以體面,以軍功振奮天下男兒豪情!”
“開武學,養將官,除軍中弊端,使得大明之兵,不腐敗沉淪,不淪為囚徒,不為官吏驅使。”
“開武學,使武人明智,使天下士卒感念天恩,明白孤以國士待他們!”
“你們以為武學中,只教怎麼打仗嗎?”
“孤的武學,分騎步炮海四科,又有後勤,算術,軍墾,牧馬等之分科。所出賢才,盡發之軍伍,效力於邊塞。”
“武學,是為了讓大明軍中,代代都有賢才!上馬可戰,下馬可治民!明事理,不以殺戮為能事。明孝悌忠直,以國家百姓為先!”
“至於你們說的武人勢大,佔據朝堂,大可不必擔心!軍中將校皆天子門生,誰能反?即便邊關大將有反意,可是麾下那些武學出身的將校,他能調動嗎?聽他指揮嗎?”
“你們還擔心,武學取士,會搶了科舉的風頭!”
“孤問你們,三十老童生,五十老秀才你們沒聽過嗎?”
“既然有讀書人科舉無望,又或是家中無錢支援讀書,另闢蹊徑投筆從戎又有何不可!”
“軍中越多識文斷字的人越好!倘若天下將官都人人讀書明智,知道禮法綱常,大明國本更固!”
“這武學,孤開定了!”
“武人,也是國士。道德文章之下豈有盛世?國富民強,百戰之兵,民間尚武,方能萬年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