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琳翻臉之快,打了問蘭個措手不及,連哭泣和辯白都忘了,呆呆地看著那曾發誓與她義結金蘭的怡琳。
怡琳低泣說:“都怪妾身平日管教無方。雖然問蘭一向有些小毛病,但她畢竟自妾身入宮起就跟在身邊,平日裡小偷小摸的惡習,就全待寬了吧!妾身發現額孃親賜的龍鳳鐲子失去蹤影,想必又是……福晉已為凝秋操盡心力,妾身實在不想就緋煙居的小事打擾福晉。”
問蘭已撲在怡琳身上,對她的頭髮又拉又扯,說:“賤人,明明是你送給我的結義信物,怎說是我偷去的!”情急下,連奴婢自稱也疏忽了。
幾個宮女忙上來分開二人,惠妃則喚過心腹太監小福全,低語吩咐。怡琳髮髻散亂,珠翠零落,泣然憐聲,道:“龍鳳鐲是大婚時,四阿哥所贈,妾身視同珍寶,怎會輕易送人?”
“結義!”惠妃凜洌的餘光掃過瑟瑟發抖的德妃烏雅氏。多少年前,還是鍾粹宮宮女的烏雅氏,曾是她的心腹,過份的信任,甚至不分尊卑的義結金蘭,使她的好姐妹卻趁她孕期無法侍寢時,爬上了龍榻。她生子難產時,康熙正帶著烏雅氏遊逛暢春園,烏雅氏有什麼好,年輕嗎?會生嗎?現在不也紅顏殘褪麼?為了擁有高貴出身,連親生父親都不認的女人,怎配為大清皇妃?惠妃深深吸氣,狠狠剮了一眼德妃,一語雙關道:“低賤的奴婢怎配與主子結義,荒唐至極!”
問蘭聽聞惠妃言下之意,完全不信自己,為求一線生機,不顧禮儀,跪行匍匐在惠妃腳下,邊磕頭邊顫聲道:“惠主子,並非奴婢要結義,是李福晉主動提出啊!整體事情都是她主謀,奴婢按吩咐將話傳出去而已。”
怡琳低聲說:“問蘭,本福晉自問待你不薄。好,你說我是主謀,有何憑證?”
問蘭有些慌亂,既無白字黑字,又無人證,對了,有一個人,她說:“榮主子與怡琳秘商過多次,她可以為奴婢作證。”
“哦!”惠妃略帶挑畔地看著榮妃,說:“想不到,妹妹自編自演了這麼一出大戲啊!”
榮妃沒想到竟然把自己繞進去了,一時語塞。怡琳咬牙切齒道:“居然把榮妃娘娘牽扯進來,恬不知恥的奴才!”
惠妃笑道:“越來越有趣了,妹妹!”說罷,指向那因受拶刑而暈死過去的汀蘭,吩咐道:“將她弄醒!”當汀蘭被冷水潑醒後,映入眼簾的仍是那套嘩啦啦作響的夾指刑具,想起那鑽心的疼痛,她害怕地連連向後爬去。惠妃冰冷的聲音傳入她的耳朵:“說吧,報信者是不是怡琳!否則,你的十指就別想保住。”汀蘭望望面色慘白的榮妃,她心知自家主子有把柄在怡琳手上,絕不能招,於是她死死咬著下唇,不顧雙手碰撞的疼痛,拼命找地方藏著。
惠妃看這局面,怎會不明白,只是疑惑為什麼要死保區區一個側福晉罷了。這時,小福全帶人回報,呈上一個熟悉的雕鳳嵌寶金鐲,鐲內框鐫著“御”。怡琳說:“就是這個,惠妃娘娘是從哪找到的?據四阿哥說,是皇上當年賜給額孃的。”
惠妃淡淡的說:“本宮知道。”這對鐲子,是惠妃大婚時,孝莊太后親手分別套在她與康熙手上。因為烏雅氏嘖嘖稱讚,在皇上面前,她不得不大度轉送給烏雅氏。雖然皇上又下賜了許多其他珍寶,又有何用?她送出根本不是龍鳳鐲,而是夫君的寵愛?今日又見此鐲,居然是在這麼一個場合中,勾起了她許多回憶。德妃乍見此鐲,心中亦撲撲直跳,當年她懷胤禛時胎象不穩,欽天監說此胎富貴不可言,卻五行缺金,需要貴重金器壓制。她受封嬪位之事,一直被受惠妃及明珠黨阻礙,心中鬱悶。她明知惠妃喜愛此鐲,故意借皇上之口索要。說來也怪,有了此鐲鎮宅,胎象安穩了許多。這副鐲子,自然落在胤禛的手裡,後來贈予怡琳。對胤禛來說,一件貴重的飾物,毫不稀奇。對惠、德二妃來說,卻是一樁殘酷的回憶。
榮妃對此鐲來源略知一二,心情卻無惠德二妃激盪,反倒有時間冷靜下來,細想了一遍事情。
怡琳見惠妃默默無語,亦不知是哪句話招惹了她,低聲提醒道:“敢問惠妃娘娘,這鳳鐲是從哪找到的?”
惠妃向小福全使了個眼色,小福全尖聲道:“問蘭,咱家從你的衣物中搜出此物,你有何話說?”
“不用她說,本宮來說。”榮妃立身,說:“問蘭,沒想到你的品德如此敗壞。本宮真是誤信你了!”說罷,從懷裡掏出一張紙箋,遞給惠妃,繼續說:“這便是問蘭遞予本宮的告密信。”
惠妃看完,將紙箋輕飄飄地擲予問蘭面前,對榮妃說:“妹妹,你好糊塗啊!”
紙箋上書著“已查證,多鐸確佩有寶藍鴛鴦荷包。”字跡粗鄙,甚至還有些錯處。怡琳喜道:“娘娘英明,一看就知不是妾身的字跡。”
惠妃說:“往往字寫得越工整,越易臨摹,反而初學者字型幼稚,用力不勻,不成規律。”
問蘭聽了二人對話,腦中一炸。怡琳說她的筆跡容易被人識別,而問蘭的筆跡,過於粗陋,任何一個太監宮女都是這樣的,沒人懷疑。孰不知宮中不乏字型雋秀者,而宮女多半不識字,或識字不會寫,更易被人察覺。
榮妃說:“此事確是問蘭向妹妹告密,恐怕這流言始作俑者也確實是她。你們說呢?”最後一句,她是轉向跪在地上的奴才說的,延禧宮人聲鼎沸,眾口一詞:“回稟榮主子,確是問蘭造謠生事。”
惠妃在榮妃耳邊輕輕說:“妹妹定要把惡狼作忠犬,姐姐也幫不了你。”說罷,朗聲道:“海定閣問蘭,杖責八十後,賜死亂葬崗。側福晉怡琳,管教無方,責罰五日內抄宮規十遍,女訓十遍,扣半年例銀,禁足於海定閣半年。凝秋,本宮信你並無苟且之事。但此事因你而起,定有你過失在內。罰每日辰時前,於欽安殿誦讀心經,連續七七四十九日。至此,東西六宮,不得再傳播任何不實汙言穢語,否則下場與問蘭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