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3章 (1 / 4)

景和四十一年春, 新年的喜氣還未完全散去, 從西北八百里加急的戰報便傳入了燕京,蠻族在蟄伏了一冬之後終於忍不住向旁邊的鄰居張開了鋒利的獠牙,西北守軍與草原八部在西北止州邊境已交戰三場,因西北守軍在年前便早有防備, 雖蠻族兵力強悍在這幾場交戰中也沒有落得絕對劣勢, 是以如今戰況正呈膠著之勢。

然而西北守軍自己也很清楚, 蠻族擅長騎兵且兵馬強壯,倘若朝廷再不援軍, 西北守軍遲早是抵擋不住蠻族的鐵蹄, 倘若止州城破玄玉關失守, 到時候中原門戶大開, 汨江以為只怕便要落入蠻族之手,一夕之間天下便要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樣的後果大魏承受不起。

是以戰報一傳入宮中,皇帝立即召集了百官連夜入宮商量對策, 今上已經年邁且因多年服食丹『藥』身子內裡早已腐壞,如今便是宮中靈丹妙『藥』不停的滋養亦不過是強行支撐。

老皇帝面『色』蠟黃然渾身的帝王氣勢卻不曾減弱分毫, 他坐在金鑾殿上, 俯視著低下的臣子們沉聲問:“西北蠻族犯境, 諸位愛卿有何良策?”

巍峨的大殿中霎時變得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在暗中思考權衡, 太尉李赫率先站出來沉聲道:“回陛下, 蠻族之野心已非近日, 老臣以為需速速援軍西北掃清蠻族禍患。”

他是主戰派,是以話一出那些主戰之人便點頭望向他形同附和。

皇帝聞言臉上神『色』未變又問左相崔政甫:“左相以為呢?”

與太尉李鶴面容威嚴沉肅不同的是左相崔政甫是個儒雅的老頭兒,他留著一縷鬍鬚,頗有些仙風道骨的模樣,他神情自若仿若周圍的壓抑氣氛對他絲毫沒有影響。

崔相拱了拱手姿態淡然的回道:“回陛下,臣附議太尉大人所言。只是……”

他話頭一轉,“如今正逢南疆匪徒作『亂』,除去各路守軍,倘若此兩處再同時調派禁軍,京畿守軍便不足十萬,若有動『亂』,燕京危矣。且若調派援軍,領兵之人亦需好好斟酌。”

如今的大魏仿若處在風雨飄搖之中,近些年來,海疆的倭寇之患,南疆的匪患,北疆的蠻族,幾乎連連都有兵事。

打仗並不是嘴上說說之事,所涉及的事太多,兵力,兵備,補給,後勤等等,需要考慮權衡的地方實在太多。

更何況如今朝廷之上,皇子們已然長成,太子身體羸弱,朝廷之上一舉一動皆牽一髮而動全身。

是以崔相話一落,殿下的不少大臣開始竊竊私語點頭認同,鑾座之上的皇帝掩著拳頭咳嗽了幾聲,瞬間大殿中的聲音又齊齊靜了下來。

皇帝轉頭看向一直站在殿前並未出聲的太子道:“太子以為如何?”

許是沒想到父皇會突然問他,太子楞了楞一瞬,只見父皇目光灼灼的看著他,他於是皺眉想了想方回道:“回父皇,兒臣以為西北之『亂』為首要之急,蠻族這些年休養生息如今兵強馬壯,為此戰只怕早已準備了多日,我大魏絕不可掉以輕心!兒臣以為需首先援軍西北。”

太子說到這乾脆跪下請命道:“父皇,兒臣願領兵西北!”

太子雖心裡有自己的算計,然他想帶兵平叛倒不單單是為了兵權,更有憂國之思,蠻族之患久矣,大魏立朝百年來,與蠻族之間的爭端便從無止歇過。

皇帝點了點頭,顯然太子的答案他是滿意的,或許這也是明知道太子身體羸弱,皇帝卻一直沒有換儲君的心思。

只是太子話一出口,太尉李赫便不由得皺著眉覷了他一眼,只是他餘光瞥見鑾座之下的皇帝那仿若洞穿人心的目光,於是本已要反駁的話卻最終只是張張嘴卻憋了回去。

太子便是有此雄心,只怕太子身邊的三師也必會阻攔的,誰讓他那副病懨懨的身子呢,西北距燕京數千里路途,單是這一路行軍的辛苦只怕太子便受不了了。

果然王太傅聽罷立馬站出來勸阻道:“回陛下太子殿下未曾帶過兵,且北地兵將不比中原守軍容易調動,老臣請陛下三思!”

“請陛下三思!”太師文晟隨之站出來附和道。

太子還想開口,然王太傅卻朝他搖了搖頭,太子臉上先『露』出了一絲失望的神『色』,隨之便垂眸不語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