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為天剛一說出“涼州”兩字,鐵鷙就猜出來這是誰的主意,他先是覺得可笑,隨後覺得有趣,找來軍中的秦州將士以及一些俘虜,打聽涼州的情況。
涼州也正陷入混亂之中,據說羌人作亂,攻佔不少城池,將涼州攔腰截為南北兩部。
楊家主力在北邊,經過數戰之後,勉強攔住了羌人,南部卻岌岌可危。
至於徐礎所說的古道,的確有一條,位於涼州南端,已經中斷數十年,是否能夠通行,秦州人說不清楚,倒是有益州兵卒聲稱曾見過零星商旅從涼州古道入益。
鐵鷙召集眾將一同商議唐為天提供的“返益之策”,反響出奇的好,益州將領其實不太願意再經過漢州,更不願意留在秦州,能有另一條路回家,正中他們的心事,一名將領信誓旦旦地聲稱自己的父親曾走過那條古道,一點問題沒有。
即便古道沒有問題,糧草也是問題,益州軍帶糧不多,頂多還能支撐十餘日。
鐵鷙派人回漢州檢視情況,如果還有擊敗皇甫開的機會,他願意原路返師,如果形勢不妙,則留守漢中城的益州兵要攜帶全部糧草來與主力匯合。
與此同時,鐵鷙又派人去與涼州楊氏聯絡,借路借糧。
唐為天也沒閒著,帶領數千人深入秦州,數日之後返回,既沒發現賀榮人,也沒找到糧草。
鐵鷙長嘆,他明明可以奪下秦州,可是後路已斷,又沒有糧草接濟,他守不住這塊地方,不得不帶領將士返回益州。
又過幾天,漢州與涼州都傳回訊息。
漢州郡縣皆已叛益,皇甫開雖然不是漢州人,卻頗受推崇,兵力與日俱增,漢中城的益州軍已無退路,一見到鐵鷙的使者立刻運糧進入棧道,邊走邊毀,寧可入秦,也不願與漢州軍交戰。
漢州這頭的退路徹底沒了。
涼州傳來的訊息則含糊不清,益州使者分赴南北兩邊,南邊的近些,最先返回,那裡的涼州官吏盛情款待了使者,對借路之請卻不置可否,只說自己做不得主,需要得到楊家的允許。
前往涼北的道路極不通順,使者繞路前往,有驚無險地到達涼州,卻沒能見到楊家人,在邊境就被打發回來——涼州雖是散州,但是楊家世代掌權,只認朝廷與同樣的世家,對新興的益州鐵家全不當回事,要求鐵鷙派一位可信的使者過去談判。
鐵鷙大怒,卻又無計可施,從將領那裡也問不出主意,只好讓唐為天去將徐礎請來。
“你的計策不好用。”鐵鷙一見面就道。
“我的什麼計策?”徐礎明知故問。
“涼州借路之計。”
“是鐵二將軍不想走,還是涼州不肯借路?”
“涼州不肯借,讓我再派一名可信的使者。”
“楊家乃是望族,且又正與羌人交戰,自然要謹慎些,鐵二將軍再派人去即可。”
鐵鷙盯著徐礎,“對你來說,這條計策倒是好用。”
徐礎笑道:“鐵二將軍又懷疑我了?”
“你想去涼州吧?從那裡可以方便地前往金聖女的營地。”
徐礎拱手道:“如果鐵二將軍派我去涼州,實不相瞞,我會一去不返,但是不會辜負所託,必然給益州軍借得道路與糧草。如果鐵二將軍不願讓我走,亦無妨,涼州已遭截斷,益州軍不必非要取得楊家的同意,可以直接去往涼南,同時虛張聲勢,表示若不借路,就向羌人求助。以我揣度,涼南將吏十有八九會默許鐵二將軍透過,甚至會暗中送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