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紐約狂歡。
早上八點,近300家貿易所不約而同地開啟店門,蝟集在華爾街與新港區的紐約人瘋狂湧入。
這或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組織有計劃的SELLOFF,店員們表現得措手不及,場面一度十分混亂。
不到九點,以德雷克貿易所為首的五折貿易所開始大面積地售罄,慾求不滿的人流迅速轉向七折、八折,接著又蔓延到九折。
零售與百貨的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全紐約的商人面前,光照理事會聚集在華爾街杜可夫商會大樓的頂層,老傢伙們一個個目瞪口呆。
西班牙的佩拉明是所有人中感觸最深的。
他目光如炬地看著腳下湧過的人群,那些黑人、白人、印第安人,穿著麻布、棉布,也有被擠亂的禮服,每一個都是滿載艱行。
時不時可見擠倒的,拌腿的,全不顧自身的儀容,生怕往來的人流順走他辛苦搶購的物件。
“如果……”他指著一位連撐裙都擠變了形的中年淑女,“如果我在上城開一間零售的市場,在裡面擺滿日用百貨……”
“你首先得擁有低成本的渠道。”洛林笑嘻嘻地補充,“歐美線的貿易所溢價一般是30%50%,少量稀缺品才能達到100%。你如果能把溢價壓到10%,肯定能生意興隆。”
“10%?”佩拉明瞪大眼睛,“去掉稅收我的船隊不是成了中產和窮人的搬運工?萬一再出現一些事故,難道我還要承擔虧損?”
“那就沒辦法了。”洛林聳聳肩,“中產和貧民對零售的需求一直都有,但今天的盛況可不是需求帶來的,是廉價。沒有廉價,他們依舊會剋制購買的慾望,哪怕你把商品推到他們門前,願意掏錢的人也不可能太多。”
“要相信小德雷克的眼光,老東西。”杜可夫大笑著摟住佩拉明的肩膀,“你可能不知道,這小傢伙早就在邁阿密試探零售市場。”
“德雷克每個月都會把積存滯銷的庫容投到河口鎮的花園市場去,我也試了幾次,回收的貨款比大宗折扣大約高出20%,回款速度則慢了近兩週,算是利弊各半。”
“那是因為你們流入市場的都是些殘次品。”普倫迪特先生插嘴進來,“河口市場已經養成了很好的零售習慣,我在四個月前試投過一批上等棉布,幾乎被一搶而空,但利潤是下降的,經營成本也小幅高過大宗出貨。”
“還是利弊各半。”洛林擅自做起總結,“日用零售的走向應該是中低檔次,較低價位,這就必須控制成本,尤其是運費。暫時海運的成本無法降低,那麼就近生產才是零售的最好出路。”
“就近?”佩拉明想了一會,“但是紐約的人力和地價……”
“同樣的工廠,紐約州的平均投入比紐約低了70%以上,而且近海轉運的成本比陸地低,做紐約的零售,可以考慮在長島辦廠。”
杜可夫眼前一亮:“小德雷克,聽說你在布魯克林鎮買了一大片地?”
“是美洲分會買的,而且開發計劃是航運中心,目標是分享紐約港的商機。”
“但這就意味著過兩年布魯克林鎮會有優質的航運碼頭不是麼?”俄國佬掰開胡蘿蔔粗細的手指,“紐約、波士頓、新英格蘭,要是想開拓日用領域,倒是可以在布魯克林和皇后縣置地辦廠……”
討論著專屬於商人的話題,紐約的騷動漸漸平息。
下午2點,第二場高潮降臨,身在紐約的各路富豪齊聚東區聖馬可教堂,皮爾斯與莎倫的婚禮以最盛大的方式如約而至。
就在紐約的目光被吸引向東區的時候,提心吊膽了一天的漢密爾頓終於結束了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