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風向,浪高,洋流,還有眼前貴婦人號艉縱帆的轉角和轉速。
無數的資料打著旋向法芙娜的腦子彙集,不斷地修正著她對貴婦人號航向的預測。
何時轉舵,轉舵幾度,何時回正,還是不做回正?
在風帆時代,預判對手的航行選擇是每個指揮官都必須掌握的基本功。
既然是基本功,在大部分時候肯定都不會太難。
畢竟風帆戰的對抗速度就擺在那,哪怕是高速抵近戰最極端的二十節相對航速,替換成時速也不過36公里每小時,600米每分鐘,10米每秒。
這意味著一次兩到三分鐘的攻防往往需要十到二十分鐘的前搖。
只要猜中了大概,在運動和接近的過程中,雙方都有大把的時間進行有利於己方的調整。
但基本功同時也代表了極廣的適用面。
在某些特殊的時候,比如像現在的密斯特拉號這樣在格鬥狀態下尾隨追擊,保持平均每一分半鐘一輪的進攻頻率,而且絕不能讓對手拉出側舷射角,一旦失敗,下場很可能就是(判定)戰沉,預判又成了最難的技巧。
它需要海量的計算,透過各種細枝末節的已知項推測出目標可能選擇的運動方案。
接著又需要天賦,能夠在複數的備選中一瞬間剔出最可能的那幾個。
再然後是自信,像後世電影中的拆彈人那樣敢於從紅藍兩線中剪掉自認為對的那一個。
最後就是運氣,把前路交給上帝,享受成功,補救失敗。
法芙娜無疑把這張考卷填出了完美。
持續20分鐘的尾隨戰,包括4次變向,13次假動作,當中還要儘可能迴避貴婦人回擊的艉炮。
她只猜錯了區區3次,而且每次都在釀成惡果前逃出了陷阱,沒有讓密斯特拉號哪怕一次進入到貴婦人側舷炮門的射角當中。
法芙娜.韓吉,或許是上帝賜給第一編隊的神眷。船上的每個人都如此想著。
鼓帆,破浪,在顛簸的艦艏,法芙娜趴在足足三層擋炮板的背後,只能過唯一的預留的觀察口緊盯著前敵。
“回舵,安妮。”
守在她身邊的安妮猛揮大臂:“回舵!控帆!”
“右五度,慢慢地……”
“右舵五度,保持穩定!”
疾行中的密斯特拉微微調過艦艏,隱隱與前面的貴婦人拉出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