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重逢。
幾個月前,洛林在前往巴斯特爾的海戰中專程去拜訪過軟禁中的納爾遜。
那次會面的過程絕稱不上和睦,畢竟無論出自真心還是假意,毫無疑問,洛林確實突破了社交的距離。
科林伍德就更不必說了,洛林和他的上次見面得一直回溯到遙遠的攬海行動。那次科林伍德只在前哨海戰部分隨行,登陸以後就帶著艦隊回了金士頓。
所以,一別多年。
時間讓三個優秀的年輕人不可控地生出了疏離,這種疏離在洛林和科林伍德之間尤為明顯。
幸好他們的友誼本是就以納爾遜為中心構建起來的,有納爾遜調節氣氛,包廂的氣氛在三言兩語間就找到了彌合的契機。
海面上風雲突變。
在800米不到的距離,特勤編隊猛然探出了深藏的獠牙,目標直指向第一編隊戰陣的中心,倒V的支點,編隊旗艦密斯特拉號。
第一編隊的艦隻距離是150米,未來號與新生代號的距離為100米,貴婦人則夾在二者正中間。
雙方若保持這個狀態接戰,密斯特拉號會在五十米半徑被特勤編隊的最強火力三艦夾擊,而她的僚艦則散在兩翼,至少有一半戰艦無法進入有效射程。
那麼立刻向中心位置集結,靠縮小艦距來逼迫特勤編隊轉向?
艦隊與艦隊的抵近格鬥以運動戰和短促的近距離對射為主要交戰模式,這一點與常規的戰列模式截然不同,戰列線追求戰艦的穩定與微調效能,而格鬥戰,速度與協同才是戰艦安身立命的法寶。
一旦壓縮艦距,第一編隊的行動必然會變得笨拙,各艦無法及時協同,特勤編隊的爪子無論轉向哪一側,她們都將會毫無還手之力。
誰也沒想到,聲威隆重而且優勢明顯的第一編隊居然普一開戰就被逼入了危局當中。
她們究竟會怎麼做?是任由旗艦臨危,還是棄車保帥,重整旗鼓?
上百顆心吊提著,觀戰臺的緊張氣氛和密斯特拉號上如出一轍。
“距離750!700!650……”
兩支編隊的距離在飛快縮小,演練局面的優勢正越來越快地倒向特勤編隊。
水手們慌亂地在密斯特拉號的甲板上奔跑著,主管的海員們壓制著水手們的情緒,焦急地等待著調整的命令。
然而什麼都沒有。
第一編隊的提督,密斯特拉的艦長法芙娜.韓吉正一動不動地趴在艦艏,嬌小的身材壓在碩大的夾滿海圖的書寫板上,手上高舉著浸飽紅墨的羽毛筆,卻遲遲都劃不下去。
她顯然在猶豫,而且這種猶豫……鬼知道還要持續多久。
切諾里抬腳踹翻一個在甲板上亂跑的雜務,讓他重新檢查中桅附近箱和桶的固定,自己則三步並作兩步,大踏步踩上艏樓。
“提督!請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