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帆!左舵五度!”
“纜繩準備,泊錨準備!”
“對接引航員,14號泊位淨空,艦艏最終修正!”
“角度正常,速度正常,切入棧道,船板準備!”
“旗語,歡迎來到自由波士頓!”
“入港!下錨!”
隨著船錨的鐵鏈嘩啦啦沉入到水下,寒鴉號終於結束了十多天無驚無險的漫漫行程,在波士頓繁忙的東岸碼頭停下了腳步。
波士頓是北美歷史最悠久的市鎮之一。
1620年,漂洋過海的清教徒們在馬薩諸塞灣地建立起這附近的第一座殖民地,普利茅茨殖民地。
10年以後的1630年,又一群清教徒登上邵馬特半島。
因為與上一批開拓民截然不同的宗教管理政策,他們在現在的波士頓北區建起一座新的殖民地,馬薩諸塞灣殖民地,那就是波士頓的前身。
馬薩諸塞灣殖民地建造在邵馬特半島上,透過一個狹窄的地峽與大陸相連,被馬薩諸塞灣、後灣與查爾斯河的河口環繞。
由於轄地中心有三座山丘,她最早被稱作三山城。
後來鎮子裡出現了一些被人信服的傑出人物,開拓民們才依照殖民地慣例,用這些人傑的家鄉英格蘭波士頓為這座城鎮進行了正式定名。
波士頓之名由此出世。
1691年,發展壯大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與早先的普利茅茨殖民地合併為馬薩諸塞殖民地,成為大不列顛在北美的十三座殖民地之一,波士頓成為殖民地首府,又在美國獨立以後,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州府。
這裡是清教徒的聖地。
最初的統治者約翰.溫斯羅普曾在這裡發表過一篇著名的佈道詞,題為“基督徒慈善的典範”,認為波士頓與上帝之間存在著特別的契約,被當地的清教徒奉為聖典。
他們用這篇佈道約束自己,著力構建起一座秩序穩定,結構良好的海濱城鎮,創立了全美第一座公眾公園波士頓公園,第一座公立小學馬特學校,第一座公立中學波士頓拉丁學校,第一座公立大學哈佛大學。
完善的公立教育體系使這座城鎮成為美利堅最核心的人才輸出地之一,思維活躍,文華鼎盛,在各行各業都湧現出大量而傑出的人才。
而在這些人才的反哺之下,波士頓也得以飛速發展,如今已經是北美大地上屈指可數的大城。
其全城範圍包括聚居著最多市民,作為經濟、生活與行政中心的老區北區;全美製造業中心,匯聚大量工廠與工人的南區;北美中部最大也最繁華的商貿集散碼頭,被當地人稱作前灣的東岸碼頭區;以及與巴爾的摩齊名的全美造船業中心,人稱後灣的南部碼頭區。
寒鴉號就泊在了前灣。
船身停穩,船板下放,洛林腳踩上平整的棧道,遠遠就看到一個高大的紳士在十來個士兵的護衛下朝著他徑直走來。
“請問是寒鴉號的船長愛德華.肯維先生麼?”
洛林猜測著紳士的身份:“我是肯維,請問您是?”
“托馬斯.傑斐遜。”傑斐遜一臉陰沉地向洛林行了個標準的紳士禮,隨即抬起頭,“愛德華.肯維先生,美利堅……有愧於您!”
……
預料之中,意料之外。
所謂預料之中,是指棉布傑克果然拒絕了大陸議會的居中調和。不僅否絕了洛林所有看似真誠的和談條件,還把自己的條件紋在了送信人的額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