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羿術射箭館> 55 神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5 神廟 (1 / 3)

從蜿蜒河凱旋後,古爾敦辭去了所有職務,每天躲在屋子裡不出門,人變得極其敏感自悲,稍微受點刺激便暴跳如雷,搞得家裡人一天到晚都提心吊膽的,害怕激怒這位大公子。

舒祿文婧對此毫無辦法,常常以淚洗面,委屈時便帶著古爾吉去神廟看額娘。

神廟位於城南,和聖鴉堡遙遙相望,同時也是老薩滿的住所,每當巴爾達出行,守候在路邊的信徒便追隨著車仗,祈求老薩滿的摸頂祝福。

廟前的廣場,常常舉辦一些慶典活動。

廣場兩側,各有一顆索倫杆,前來參拜的信徒和民眾,會隨身攜帶糧食敬飼烏鴉。

神廟的主殿,座落在一個高臺上,那是一個巨大的方形建築,牆體用不鹹山中上好的雪花白大理石砌成,黑瓦屋頂高高隆起。上百根高大的石柱,環繞方殿圍成一個圓,彷彿若幹只大手,呵護奇珍。

石柱用北疆稀少的松香黃石料雕成,黃柱白屋,高貴典雅。石柱底座刻著精美的紋飾,頂端則用橫木相連,並向外伸出一個寬大的飛簷,以供鳥禽歇腳。

每逢正午時分,陽光將石柱的影子筆直地投射在主殿的牆面上,形成黑白相間的圖案,遠遠望去,像一扇扇巨大的門,更讓整個建築顯得氣勢恢廓,處處透著神聖,沒進殿堂,已讓人油然而生莊重之感。

殿前的石階,用厚重的橄欖石鋪設,石階共有九層,每層都是九級。臺階頂層是一個寬闊的平臺。平臺上常年有虔誠的信徒對著神廟大殿磕頭祈福。

一些信徒,日複一日守在這裡,每天不知疲倦地起立,拜倒,以至於殿前的地面被磨出了明顯的痕跡。

主殿的門四季開敞,站在平臺上,能看到大殿裡面,正對著大門安放著三座神像,天父的雕像位於中間,右側是地母,左側是聖鴉神。

北疆人敬仰自然,信奉天父地母,他們相信天父地母主宰著人間的繁衍生息,而三足烏保佑著北疆的平安興盛。

偏殿供奉著灶神、藥神、穀神、雨神、戰神等小神排位,不管持何信仰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歸宿與寄託。

有的神像前放著香燭與簽盒,供祈禱的人們求取。

神廟的後殿,是歷代薩滿國師的靈塔,那些塔全部採用黃金打造,鑲滿寶石,豪華無比。

這些神的僕人,生前享受著信徒的擁戴,死後則是另一番奢華的光景。有些靈塔,單單上面的一顆寶石,就是無數普通家庭,幾代都無法賺到的財富。

這些靈塔,是數代北疆人的積累。

建造靈塔的金銀,全部來自信徒的捐獻,有些信甚至是傾己終身積蓄。

他們將這種捐獻看做積累功德,祈求自己獲得幸福的往生,擺脫人世間的悲苦。

出了神廟後門,兩側分立若幹高大的黑花崗巖卡曼碑。

“卡曼”在烏拉語中是保佑、保護的意思。石碑頂部刻著保護神三足烏的形象。碑體上密密麻麻地刻著人名,這些人都是為保衛北疆而喪生。

在特定的日子,薩滿巫師會在碑前舉行儀式,緬懷逝者,為死去的靈魂祈禱,並祈求他們在天國獲得永生。

對於名字刻上卡曼碑上,神廟有極其嚴格的規定,最基本一點根據是,死者必需是為了民族利益而獻身的,而不是為了某一人死去,無論他保衛的物件多麼偉大,神廟一律認定為那是個人情義,絕不會允許他的名字刻上卡曼碑。

一但名字被刻上卡曼碑,死者的阿瑪和額娘就會受到部落的終生供養,並受到族人的尊重。

所以,名字刻在卡曼碑上,在北疆是一件極其榮耀的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