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勵起身言道:“在下並不是什麼名人,將軍不知曉也屬正常。但是我的祖上是飛將軍李廣,曾為漢武帝征戰匈奴,頗有微功,後因家道中落,後人未曾出仕。如果不是黃巾軍太過猖獗,使天下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下也準備終老於山林之間……。”
“原來是李廣將軍的後裔!”
李勵道出身份,朱儁的眼神立馬就變的不一樣了,就像看到美女珍寶,盯著李勵仔細的打量。
朱儁還想再詢問一些關於李勵身份的事,李勵卻道:“將軍,前方戰事不順,您就不擔心皇甫嵩的軍隊,會被黃巾軍吃掉嗎?他們已經被圍險地十餘日了,能否聽在下說一說破敵之策?”
“好,你且說來!”
李勵對這段歷史非常熟悉。
當即走上前,指著地圖比劃道:“將軍請看,潁川除了朝廷大軍,還有很多地方軍,其他地方軍,實力弱,不堪重用,但是在許昌城下的曹操所部,絕對是一支精銳之師,何不請他來援?此外,皇甫嵩的大軍,雖說被圍了,卻並非毫無戰力,他們只是不敢獨自面對十幾萬的賊軍,如果有一支兵馬,從後方殺過去,與他們會合,我相信皇甫將軍定會積極響應,給敵人沉重一擊。”
“嗯嗯!”
皇甫嵩與麾下眾將都點了點頭,顯然贊同了李勵的分析。
皇甫嵩示意李勵接著說。
李勵也不墨跡,將歷史上取勝的過程,直接道了出來:“我們先派人聯絡曹操,定好日期,讓他從東面攻殺黃巾軍。將軍可親率一支鐵騎勁旅,趁夜繞襲後方,擊潰後方的黃巾軍,與皇甫將軍會合。至於剩下人馬,可以從西面佯攻。如此,黃巾軍三面受敵,形勢必危。一旦黃巾軍戰敗,必往南逃竄,將軍可派出一支伏兵,不需要多,千人足矣,伏於斜林一帶,這裡山林茂密,溝壑縱橫,最適合伏兵。但見黃巾軍敗退過來,便萬箭齊發,必叫賊軍有來無回!”
聽李勵獻計,如同聽一場大戲。
最重要的是李勵那自信的眼神,就好像在告訴他們,一切都在掌握中。
朱儁身經百戰,閱人無數,還從未遇到過這樣的能人。
“你說你叫什麼?對不起,剛才我實在沒記住!”朱儁問。
“在下李勵。”
“有表字嗎?”
李勵想了想,現場取了一個:“字文君。”
“文君不愧是李廣將軍的後裔,深知兵法韜略,不知可願留在我營中效力,將來剿滅賊軍,本將親自為你請功!”朱儁沒有急著去實施計策,反而在第一時間向李勵丟擲了橄欖枝。顯然在朱儁的心裡,李勵的重要性,比剿滅賊軍還大。
李勵原本就是來投奔朱儁的,即便朱儁不開口招攬,他也要留在軍中獻計,以期早日平定黃巾。
此時他並沒有多想,拱手道:“文君願聽將軍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