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加急而來的奏摺說的是北漠道的幽州遭受了雪災。”
“幸虧皇上有先見之明,透過吳國的莊氏向懷北縣送去了三十萬斤棉,也幸虧皇上用人得當,幽州知府田秀榮處理及時。”
“幽州的雪災問題……首次沒有出現死人的現象。”
李文厚:“……溫大人,”
溫煮雨擺了擺手打斷了李文厚的話:
“可這一次的急報又是來自北漠道……商源商道臺親筆寫的!”
“還是雪災!”
“這一次面積更大,有三個州共計十二個縣受災。”
李文厚:“……溫大人,”
溫煮雨又擺了擺手,“聽我說完!”
“這一次雪災,最為嚴重的是河西州……商道臺已下令開倉放糧,但北漠道並不是產糧之地。”
“商道臺沒有采納朝廷的政策減免農業稅,怕的就是那地方發生了大雪災官府的糧倉沒糧。”
“但現在就算是附近州縣將糧倉裡的糧全部拿去救濟河西州也維持不了多久。”
“所以,商道臺請求朝廷支援。”
李文厚:“……溫大人,”
溫煮雨將那份緊急奏報塞到了李文厚的手裡,“看來你也知道這件事了,你覺得這事怎麼辦比較妥當一點?”
李文厚接過這奏報:“不是,溫大人,”
溫煮雨起身,揹負著雙手:“這事,最終還是需要你戶部去解決,叫我也沒用啊!”
“李大人,”
溫煮雨走了兩步,回頭:
“商道臺說傾整個北漠道之力最多能支撐個把月……我的建議是從江南道調集糧食送去河西州!”
李文厚這次沒有叫溫大人了,他接了這句話:“但江南道官府糧倉裡並沒有多少糧食!”
溫煮雨點了點頭,因為李辰安減免了農業稅,江南道響應最為積極,導致了官府少了一半的糧稅。
除了運往京都的糧食之外,地方糧倉確實沒多少糧食了。
“但民間有!”
“可以花銀子去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