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六章 雷 (1 / 4)

涇州城外,大軍雲集。

節度留後張鈞已經做完動員,眾軍士群情激奮,紛紛表示要宰了神策軍那幫狗崽子。

涇原軍的來歷,在京西北諸鎮中還是有點特殊的。

廣德年間,因為原州地區防禦的空虛,使得吐蕃長驅直入,故朝廷遣白孝德、段秀實二人統安西北庭軍,從長安近郊、鄜州等地遷徙至邠寧、涇原一帶屯田、鎮守。

大曆年間,馬璘、孫志直二人又統部分安西軍過來,與白部匯合。

三年底,朝廷設涇原鎮,以安西北庭軍鎮之,同時把邠寧諸州劃給從河中遷來的朔方軍,由郭子儀統率。

從此以後,便是無窮的派系鬥爭。

馬璘(安西北庭軍)、郭子儀(朔方軍)之間既有合作,也有對抗,這似乎也是朝堂諸公想看到的。畢竟朔方軍勢大,還有叛亂前科,一家獨大屬實太過危險。

大曆八年,因為吐蕃入寇,來自河北幽州的防秋兵計步騎五千由朱滔率領,抵達涇州。

這些都是“人才”!

馬璘死後,段秀實接掌安西軍,後被罷職,由朔方系將領、邠帥李懷光兼任涇帥。

李懷光要求已發展到三萬人的安西軍前往原州屯田,安西軍抗命,李懷光誅殺五將。

安西軍怒了,當初在邠州好不容易開墾了田地,就讓你去涇州,涇州又開墾好了,讓你去原州,於是乾脆據城,不奉詔。

朝廷一看,又收回成命,並任命朱滔之兄朱泚為涇帥,安西軍與幽州兵合流,直接導致了建中年間的涇師之變。

叛亂平定後,孫志直鳳翔一系出身的李晟不顧香火情分,整頓涇原軍,連殺三十餘將。雖馴服了這支桀驁不馴的軍隊,但也打斷了其脊樑,導致戰鬥力一蹶不振。

如今的涇原鎮,基本都是當年安西北庭軍、幽州兵的後代,他們與神策軍有過好幾次矛盾衝突。

這次朝廷任徐彥若為節度使,涇師譁變,神策將元實直接丟下軍隊跑了,因為他知道落不了好。

聽聞宰相張濬率四萬神策軍來討伐,張鈞兄弟四處奔走,聯絡諸將,將三州之地能打的都拉出來了,計步騎一萬五千餘人,隨後又徵發党項、吐蕃蕃兵,湊了兩萬,決定與神策軍死戰。

此時已動員完畢,全軍依次離開涇州,以三千騎兵為先鋒,殺向淺水原。

……

淺水原是宜祿縣的縣治(今長武),屬邠州,應該說是比較安全的。

宜祿以西五十里有一地,曰長武城,隋開皇年間所築,後廢,本朝郭子儀重修。

神策軍一部四千多人正在城內外亂哄哄地走來走去。

這裡已經是涇州地界了,離涇州城也不過五十里。

跑到這裡都沒遇到涇原軍,可見叛軍已經膽寒,神策軍上下頓時大定。

在派出斥候遠遠巡視之後,大夥便安頓了下來,等待下一步的命令。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