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起點> 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八章 難唸的經 (1 / 3)

“鹿耳山、錯甲山一帶的部族在建極十年時便已歸順。”

“達旦泊、野馬泊、可汗泉附近的十餘部族,在去年或被討平,或遣使入貢,歸順朝廷。”

“今歲又討平綿泉、鏡泊、公主城、眉間城一帶的部族,通往回鶻衙帳的大門,已然敞開。”

地斤澤之內,北衙樞密副使王瑤挑重點彙報著過去三年的成果。

“韃靼人怎麼像地裡長出來的一樣,討完一批,又冒出來一批。”邵樹德皺著眉頭,道:“朕依稀記得,當年曾經打到過回鶻衙帳,沿途並無那麼多部族的。”

“陛下,那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王瑤陪著笑臉說道:“韃靼西遷,晝夜不停。打掉一個部落,其部眾四散,只會被其他部落吞併。而空出來的草場,如果長期無人問津,也會被人一一佔去。”

“確實是這個道理。”邵樹德說道:“割完一批又一批,只要空出來草場,他們就像兔子一樣繁殖起來。一旦人口增多養不活了,就要四處劫掠。”

其實和中原一樣,只不過草原環境惡劣,生產力低下,這種情況來得更快而已。不給他們減丁的話,短短三十年,就能給你冒出來幾萬馬匪——月理朵十四歲就嫁給了阿保機,草原上結婚還早,三十年搞不好就是兩代人了。

“明年攻黑城子,儘量收攏牲畜,作為一道進軍路線。”邵樹德吩咐道。

“臣遵旨。”王瑤回道。

下達完命令後,邵樹德翻身上馬,檢閱榆林、沃陽二宮集結至此的侍衛親軍萬餘人。

他們是奉詔南下的,與地斤澤、庫結沙、橫山野利、沒藏二部的丁壯一起進行秋狩。

這是草原傳統專案,既可增進感情,又能訓練軍隊,打獵都是其次了。

王瑤遠遠看了一番,隨後便與各蕃漢官員們喝茶閒聊。

他對自己現在的身份地位比較滿意。

樞密院的工作,其實沒有多繁重。他是藩帥家庭出身,小時候習文練武,一樣都沒落下,對於各種文牘工作都很熟悉,應付起來並不吃力。而且在這個位置上,還能攢下不少交情,與各路大老談笑風生,總體還是不錯的——禁軍大將不是很願意進樞密院,因為這會讓他們失去帶兵打仗的機會,進而沒了立功封爵的機會,一般而言,只有那種養老的勳貴才會到南北衙樞密院任職,比如李唐賓。

今天趙匡凝也來了,王瑤特地與他打了個招呼。

兩人一個是前荊南節度使,一個是河中節度使,過往經歷相似,如今身份地位相當,關係其實很不錯。

“聽聞前往高麗的使者回來了……”王瑤端著茶碗,目視前方,輕聲說道。

高麗就是摩震國舊名,一般情況下人們還是習慣稱弓裔所立之國為高麗,畢竟那位“菩薩”改的國名有點離譜。

“是。”趙匡凝亦低聲說道:“李守信出使,聽聞受到了禮遇,王建也從鶻巖城退兵了。尹瑄守禦孤城數月,聖人下旨褒獎。”

“弓裔遲早還要來。”王瑤說道:“他之所以退兵,只是摸不清楚朝廷的態度,心中畏懼罷了。待攻滅百濟和新羅,麗兵還要北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