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起點> 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三章 難伺候 (1 / 3)

與長沙過年死氣沉沉相比,洛陽的年味就要濃郁太多了。

一直到建極十一年(911)的正月底、二月初,大夥才從過年的氣氛中慢慢緩過來,開始新的「一年之計」。

其實也不怪眾人耽於享樂。

從黃巢之亂開始算起,整整三十年時間,絕大部分時候都有戰爭負擔。朱全忠時代,哪一年不打仗?

邵樹德時代,不打仗的時候也屈指可數。唯一進步的,大概就是洛陽人幾乎不用肉身參戰了,但相應的錢糧負擔還是少不了的。

單就這幾年來說,河北平定之後,河東又和平易幟,負擔慢慢減少,很是緩了一大口氣。去年徵湖南,因為量出為入的財政政策,賦稅有所提高,但就整體算來,這幾年是減負的,因此年節氣氛是越來越濃,大家都很歡喜。

元宵節那天,洛陽沒有宵禁,帝后二人親御定鼎樓,觀賞燈會,接受全城百姓歡呼。

一起過盛大的節日,與民同樂,對這個時代的君主而言,是能極大增強正統性的,同時也能增加這個朝廷的凝聚力。

共識,總是在不經意間慢慢達成並且不斷強化。風氣,也是在這些美好生活的影響下慢慢改變。

二月二春社節,邵樹德率文武百官,在河南縣象徵性躬耕了一下,然後—請客吃飯。略略敬了兩杯酒後,他就回到了本枝院癱瘓,順便聽取湖南軍報。

「陳繼這種人,死不足惜。」邵樹德點評著南方各路群豪,道:「五管降而復叛者,男丁盡數屠戮,妻女沒入掖庭,家產沒收,分賜有功將士。」

蘇氏將聖人德音一條條記下。待會還要去擬旨,發往中書,諸位宰相們沒有異議了,便可形成正式聖旨發出去。

「五管、福建降兵尚有三萬餘人,湖南降兵四萬餘······」邵樹德沉吟了一下,道:「挑選精於水戰者萬人編入平海軍,此為禁軍。另選熟習水戰者兩萬人編成一軍,賜軍號「清海',屯駐廣州。」

「選一萬精壯,編入廣捷軍,交由趙匡凝統帶。」「剩餘人馬編為兩軍,賜軍號「靜海'、'寧遠'。」「各軍將官,著樞密院發函任命。」

三言兩語間,已將五管、湖南、福建總計近八萬降兵安排得差不多了。

這些部隊,他不是很重視,也不是很在意。今後也主要是在南方地區作戰,包括蜀軍在內,會進一步壓縮員額,直至形成三支不超過六萬人的規模,最終擇優納入禁軍序列。

南方不能沒有兵,但也不能養太多兵,這是原則。

當然,這些兵都不是他的嫡系,肯定沒那麼聽話。但他也不可能讓這些人都住到北方來,那樣的話一代人過後就廢掉了,無法再適應南方的環境,沒有意義。

對這些部隊,只能加強管理,然後靠北方禁軍的強大戰鬥力震懾之,令其不敢造反。說起來有點像歷史上的五代王朝。

洛陽/開封禁軍鎮壓天下,藩鎮兵分駐各地,猶如諸侯拱衛周天子。

當有外敵入侵或藩鎮造反時,以禁軍為基幹,藩鎮出兵相從,厲行鎮壓。這套模式基本是不錯的,只出了三次事故—李嗣源、郭威和趙匡胤。如今大夏面臨的情況卻要比後唐、後漢、後周好多了。

北地一統,沒有什麼強力的造反策源地存在著。

南方禁軍若造反,也不可能所有人都配合他們。地方上還有州兵,堅守待援即可,平滅起來很容易。等幾十年過後,南方禁軍也就沒那麼多造反的心氣了—南方諸州,本來就比北方州郡要聽話,問題不大。

「另遣使至廣陵,招降淮南。」邵樹德最後吩咐道。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