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極十五年二月初四,無棣縣,晴。
正月剛過,三五成群的水手們便聚集到碼頭這一片,等待河道解凍,跟船出海。
而他們一來,各家店鋪也聞風而動,紛紛開門營業。
誰都知道,在海上討生活的,出手最大方,可得好好把他們的賣命錢騙到手。
於是乎,酒肆變著花樣地招徠客人,娼家的姑娘們軟著腿出門倒馬桶,賭檔內更是烏煙瘴氣,燈火徹夜不息。
誰能想到,十餘年前這裡還是戰場,王師與盧彥威大戰連連呢?
俱往矣,天下已變了模樣。
“這次出海,咱們再往北走一走。”茶館之內,船老大王黑子說道。
“聽黑子的!”
“三郎你說了算。”
“你是船首,大夥都聽你的。”
被王黑子召集而來的人紛紛說道。
王黑子哈哈大笑,道:“店家,快上點心。”
眾人紛紛叫好。
王黑子的目光一一掃過眾人,十分滿意。
想當年,他也是跟著別人混的,在船上做點雜事。
出海利潤豐厚,他又是個精細人,攢了點錢後,又得族中長輩贊助,在青州買了條船,自己當船長——這個稱呼,聽聞還是聖人傳下來的。
說起這兩年的出海生涯,那是有喜有悲。
喜的是自己當家作主了,出海所得除與那位贊助他的族中長輩分潤外,剩下的都由自己支配,十分愜意。
悲的是,出海的人越來越多了。
就說這家水手常聚的茶鋪,幾年前最多湊一兩桌人,現在能聚起六七桌。店家生意興隆,連店面都擴大了,還一口氣娶了兩個小妾,跟著大老婆一起在後廚幫忙——多了兩個不要工錢的廚娘,晚上還能陪睡覺,美得他!
另外一點讓人煩心的就是海魚的價格越來越低。
最坑的就是鰟頭了!那玩意不用出海就能捕,量還賊大,海魚的價格下行,一多半是被鰟頭給衝擊的。
當然,出海漁船越來越多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有些改變,局外人不太瞭解,他們這種行內人可太清楚不過了。聖人不經意間帶動的風潮,經過長達十年的潛移默化,漸漸深入到了百姓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在無棣縣乃至德州這一片,誰家請泥瓦匠過來蓋房,請木匠來打製傢俱,如果沒有鰟頭吃,人家是不會好好幹活的——主家太摳,老子不樂意!
店家很快把點心端了上來,還特意指著兩碟葡萄乾,道:“王黑子,許久不見你來,特意準備了高昌葡萄乾,夠意思吧?”
“滿嘴胡話。”王黑子哈哈大笑,道:“就你這摳門勁,還買高昌葡萄乾?多半是從鄉下收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