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九,登高望遠。
邵樹德牽著孫子邵修守,登上了終南山。
嫡長孫生於建極十四年五月,太子妃朱氏所出。
建極十五年,太子良娣野利氏生下一子。
同光元年,良媛裴氏又生下一女。
太子這一脈,現有二子二女,人丁其實不算多。比起他這個四處播種的爹,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唔,太子巡視至龍泉府,指揮各路兵馬進剿,打得室韋諸部紛紛北逃,抓獲數萬人丁。
隨後,又發現龍泉府有渤海人勾結室韋,貶了數千戶——這一波,應該是渤海人最後得心氣了,反夏復渤大業基本是隨風而去了。
二郎在軍略上,確實從來不用他操心。
邵樹德曾經還想改正太子激進的打法,現在想想算了,愛咋樣咋樣吧。反正他當了皇帝后,估計很難像爹這樣親自上陣打仗,國情、風氣、威望都不允許,他也就只能委派大將出徵,自己在後方對著地圖過過癮罷了。
“阿翁慢點。”孫子牽著他的衣角,奶聲奶氣地喊道。
邵樹德回過身來,把孫子抱在懷中,踩著如茵的綠草,走到一處懸崖邊,看著不遠處驛道上來來往往的車流,問道:“四輪馬車坐得舒服嗎?”
“舒服。”孫子轉著烏溜溜的大眼睛,看著來來往往的車,嘴裡模仿著發出“呼呼”的聲音。
邵樹德見了輕笑。
五歲小兒,比較貪玩,對什麼東西都充滿了好奇心。最近一年,他經常帶著孫子玩,培養他的各種愛好,觀察他到底對哪些東西有興趣。
古人云:“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意思是教育要發揚人的優點,挽救缺陷,培育心智,健全人格。
環境會對孩子的心智產生影響嗎?當然是會的。
不過邵氏宮廷的環境,整體還是比較寬鬆的。邵樹德也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人,兒子們什麼性格的都有。
老大有點像他,但又過於穩重了,關鍵時刻豁不出去。
邵樹德自己還有過雪夜襲鄆州,數千裡大奔襲打崩葛從周之類的冒險一搏。李克用死後,更是不懼危險,親入靈堂弔唁,大郎怕是做不到。
二郎過於精進,喜歡誇耀武勇,對武夫們的胃口,但不是文臣眼中的明君。
三郎書卷氣比較重。
四郎閒散慵懶……
邵樹德真正花費心血教育的,其實就大郎、二郎兩個。本事都不錯,又都各有缺陷。但話說回來,誰沒有缺點呢?儘量用其優點就行了。
邵夏二代,就得用二郎的勇武。
孫子、外孫輩如今加起來,差不多也幾十個了。邵樹德沒那個精力一一教導,現在他主要觀察嫡長孫,為他政策的延續性打下基礎。
是的,他的主要目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