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十一章 第三發 (1 / 4)

從六月下旬開始,突厥人就陸陸續續離開了疏勒,返回老家。至七月中下旬,除部分輜重駝隊外,絕大部分人都回來了。

熱海左近,喜氣洋洋,歡欣鼓舞。

“咄祿,給公駝王打仗,收穫不小吧?”賀獵城附近,拔塞幹仔細欣賞著一匹錦緞,嘖嘖稱奇,待見到咄祿過來後,臉上浮起嘲諷的笑容,問道。

咄祿今年三十餘歲,是熱海東南部幾個氏族聯盟的首領,素有驍勇之名,但腦子不太好使,以前跟著高昌回鶻打仗,現在跟著公駝王打仗,但就是看不見無上可汗那偉岸的身軀,說什麼好呢?

“收穫還行……”咄祿的話剛說一半,眼睛就陷入那匹錦緞拔不出來了。

“怎麼樣?很不錯吧?無上可汗賞賜的,洛陽宮廷御用之物。”拔塞幹矜持地笑了笑,轉頭吩咐僕人準備茶水。

僕人應了一聲,很快就在帳內燒起了茶水,其間拆了一盒茶葉。咄祿眼尖,一看就知道是好貨。

與一般人想象中不同。茶葉自唐開始盛行,到晚唐時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相當龐大的產業。因為唐代在域外地區巨大的影響力,唐人的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多人的效仿,茶葉就是其中之一。

唐時曾有使者出使吐蕃,在帳中烹茶。吐蕃贊普見後,就展示他的收藏品:壽州茶、舒州茶……

其實在那會,茶葉也只在唐的上層流行,不像晚唐那樣連下層都開始飲茶。但吐蕃上流社會跟進得很快,可見一直在密切觀察著唐人的生活方式,並樂於效仿。

回鶻、突厥也有飲用茶的習慣,不過僅限於上層。咄祿就從粟特、回鶻商人手中買過中原的茶葉,主要產於蜀中、鄂嶽,因此他是識得其品質優劣的。

此時咄祿看著僕人拿出的那一串穿起來的茶團,再看看那做工精美的封盒,知道這茶價值不菲——唐時天子乃至公卿官員享用的茶,多用玉盒封裝,正所謂“貯元玉合才半餅”,最次的也是“白絹斜封三道印”。

眼前這些茶團裝在一個精美的盒中:木製的框架,竹篾編織的輪廓,外覆錦緞。別的不說,那包裹木盒的錦緞似乎就是某種名貴的蜀錦……

咄祿坐到了拔塞乾麵前,問道:“哪來的?”

拔塞幹瞟了一眼僕人,故作無所謂地說道:“無上可汗賞賜的。不止這點,還有很多,用五匹駱駝馱回來的。”

“為……為何賞賜?”咄祿問道。

“你是不是傻子?”拔塞幹好笑地看了眼咄祿,道:“我們為大汗流過血,死傷了那麼多人,得點賞賜怎麼了?不是應該的嗎?”

話說到此處,拔塞幹顯擺的心思也淡了。

此番出兵,他與蘇農二人糾合了好幾個部落,總共出動了一萬五千餘騎,最終回來了不過一萬二千罷了。

最大的損失在於和樣磨人的三天纏鬥,傷亡大得讓人心頭滴血,甚至比樣磨人還大。

隨後便是追擊薩圖克、薩曼尼二人,遭到波斯吉哈德的突襲,狼狽敗退。

被古拉姆衝得那一陣,損失也不輕。

總之,他們是真的流過血,因此無上可汗賞賜了不少奴隸給他們,大部分來自喀喇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