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九章 君臣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章 君臣 (1 / 3)

邵承節最近有點待不住了。

終日待在紫薇城內實在太無聊了,無聊到讓人發瘋。躁動的情緒幾乎讓他壓抑不住內心的渴望,下一刻就騎上馬背,到更廣闊的天地中去遨遊。

無奈所有人都委婉地勸解,甚至就連母親都阻止他,邵承節這才無奈地待在洛陽理政,批閱著一份份送來的奏疏。

“遼東道轉運使張全義奏報,去年新建陂池七個,增良田五千餘頃。”

左諭德梁震看完奏疏後,寫了一份簡明扼要的總結貼在上面,遞給太子。

太子粗粗一看,心中有數了,翻開後逐字逐句地審閱。

“世間惜無第二個遼東。”看完後,他感慨道。

這些年,遼東可耕田地數量一直在增長,部分原因是農田水利設施的改善,有更多土地可被灌溉了。另外一部分原因則是遼澤慢慢退去,雖然緩慢,但肉眼可見,每年都會淤出一部分陸地,經過改造後,都是可以成為農田的。

老實說,邵承節不清楚遼東的極限在哪,甚至遼東當地的官員也不知道。他們只清楚,一望無際的原野上,到處是厚厚的荒草甸子,幾乎比人還高,動物出沒其間,都不怎麼怕人。

遼東的開發,甚至只進行了一小部分,即便再過個幾代人,土地還是分不完。

退一萬步講,即便一百多年後現有土地分完了,但遼澤及其他沼澤退化之後,說不定又多出來更多的地。

甚至還可以砍伐森林啊,樹木賣錢,給人修橋蓋房子,土地平整出來,放牧、種地皆可——在後世21世紀,光黑龍江一省的黑土地農田,換算成唐畝,按府兵一人授田150畝來算,可以安置二百多萬名府兵。

當然,我們也知道此時的遼東沼澤較多,森林密佈,與後世環境不太一樣。且後世的農業技術更高,可以將許多古代認為沒有價值的土地開墾出來。但此時的遼東道北部,面積也比後世大啊,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大片土地也被劃入了進來……

總之,有點可怕。

說句不中聽的,終大夏一朝,都別想把遼東的資源耗盡,無論是土地、森林還是動物、漁業資源,你沒那個本事消耗完。

梁震一邊飛快地寫下一份奏疏的“省流版”簡報,一邊說道:“殿下,遼東耕作數年的農田,一歲一熟,畝收普遍在兩石以上。湄沱湖那邊種水稻,收成甚至更高。這個地方,臣謂之‘天賜之地’。”

“怪不得聖人如此看重遼地。”邵承節笑道。

他去年出生的嫡長子,今年不過兩歲,就已經被冊封為王了。就在上個月,聖人於高昌下旨,冊封嫡長孫邵修守為遼王——皇十子邵知遠被一同冊封為吳王。

才兩歲就急不可耐地冊封,可見遼王這個王號在聖人心中還是比較重要的。邵承節覺得,他以後如果有了嫡長孫,同樣冊封為遼王,形成一個傳統。

“殿下,張全義確為能臣,吏部考功皆為上等,然其在遼東為官多年,該調一調任了。”梁震寫完一份簡報,貼上後,遞給了太子,說道。

“聖人還在西域,封疆大吏之任免要慎重一些。”邵承節接過簡報,看了看。

這是劍南道巡撫使郭黁發來的,請朝廷撥發耕牛,以助黎、雅、嶲三州河北移民生業。

“郭黁好大口氣,一下子便要耕牛三萬頭。”邵承節問道:“司農寺可有這麼多牛?我記得多年前就從草原牧人、關北農戶手中收小牛訓練、培育,三萬頭應是有的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