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晚唐浮生筆趣閣> 第六十八章 手段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十八章 手段 (1 / 4)

封彥卿也進了城。

他是老江湖了,在浙東幕府任判官時,親身經歷過兵亂。河中城內所發生的事情,他一點都不奇怪。

武夫們就這個德行,而且他們一般也沒什麼太大的野心,搶完後基本就滿足了,能消停很長一段時間,然後等到下一次矛盾爆發。

鐵林軍入城,手段狠辣,怕不是殺了千餘人,或者有兩千。

封彥卿懶得數,很快在指引下,來到了都虞候司。

衙署內到處是焦黑的痕跡,幾乎三分之一的建築被燒燬。

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一些親兵在清理地面上的血跡。

封彥卿暗歎一聲,象徵著藩鎮最高軍權的衙門,居然被一群亂兵給屠戮焚燒了。

這年頭的武夫,到底有誰是安全的?

可能沒有。連天子都不安全,這世道還真是……

“令公不妨接著講。”邵樹德坐於桌案後,說道。

“嗯?”封彥卿一愣。

大街上隱隱還有兵刃交擊聲,這都不管麼?

“之前講到哪裡了?”封彥卿不自然地咳嗽了一下。

“建中都的事情。”

“哦,中都……”封彥卿也坐了下來,理了理思緒,道:“大帥可知,自前隋時起,河中便是京邑所資?”

所謂“京邑所資”,主要是供應長安糧食的意思。

“開皇三年,運汾、晉之粟以給京師,蒲州是轉運地。”封彥卿繼續說道:“國朝咸亨三年,關中飢,運晉、絳倉粟以贍之。開元二十一年,裴耀卿為江淮轉運使,然其還兼督運晉、絳倉粟入關中。河北諸州之粟麥,一併運到蒲州,並晉絳粟米一起,輸往京師。當時是也,晉、絳、汾三州出糧,蒲州出運丁,共贍京師。”

二人坐在這邊講,還有人上茶。在他們身後,親兵還在搬運屍體,怎麼看怎麼違和。

“晉絳汾確實是好地方。”邵樹德點了點頭,同意封彥卿的這個說法。

奇怪的是,蒲州也是平原居多,但在河東道西南這一片,糧食產量卻比不過晉、絳、汾三州,這可能與汾水流域水利工程較多,且沒有那麼多鹽鹼地有關。

比如糧食產量最高的龍門縣,屬絳州。貞觀年間,長孫恕當縣令時,鑿石壚渠、馬鞍塢渠,灌溉良田,畝收十石(?),開元二年專門在龍門縣置龍門倉貯糧。

艱難以後,絳州水利工程建設反倒越搞越大。

德宗時,韋武任絳州刺史,鑿十三條水渠引汾水入絳,“環絳而開闢”,整個絳州“皆沐其澤”。

總的來說,就是絳州境內有汾水、絳水、涑水、鼓堆泉,水資源豐富,平原眾多,同時又攤上不少好官,水利工程興修得很勤,故糧食產量大增——京兆韋氏現在在絳州百姓中的口碑都很好,甚至給他立碑紀念。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