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提出的皇位傳承的制度,是將內部的矛盾轉移到了外部。
各個皇子在離開了都城,到了地方以後,就會展開一系列殘酷的爭鬥。
他們不僅會自己爭鬥,還會拉攏一大批官員加入到鬥爭中。
有很多官員會成為皇子們爭權的犧牲品。
死來死去死的都是外人,皇族又不用死。
不僅不用死,有容人之量的皇帝還可以挑選其中一些英才,繼續將其委以重任,進而加深皇權對地方上的影響,加強趙氏皇族對大宋的統治。
寇季不得不承認,趙禎已經徹底蛻變成了一個合格的帝王,他已經學會了用帝王的方式思考問題,也學會了用帝王的手段統治自己的疆土,同時也多了一些帝王該有的無情。
用一群官員的性命,換取皇族子弟安安穩穩的活下去,皇族不虧。
皇族不僅可以說不虧,甚至可以說是血賺。
因為皇族不僅能借此安安穩穩的活下去,還能借此讓官員互耗,從而避免權臣的出現。
但此舉皇族是賺了,但是大宋沒賺,官員也沒賺。
爭奪皇位的皇子越多,對大宋的耗損就越大。
大宋很有可能在內耗中消亡。
此外,皇位傳承不可能嚴格的把控年齡,壽命長的太上皇,有可能架空皇帝。
或許趙禎覺得,一個帝王的黃金年齡在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
但寇季卻知道,一個政客的黃金年齡,在五十歲到六十歲之間。
因為五十歲到六十歲的政客,眼光、手段、經驗,都磨礪到了巔峰。
施政的時候可以確保收放自如。
所以五十歲到六十歲的政客,才算是巔峰的政客。
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或許眼光會變得更銳利、手段會變得更高明、經驗會變得更豐富。
但是寇季卻並沒有將其算入到政客的黃金年齡。
因為六十歲到七十歲之間,有很多缺陷。
比如體力。
每一日數百斤的奏疏批閱,不是一個六十歲到七十歲的人能扛得住的。
比如慾望。
手握大權的人,慾望遠遠比其他人要高很多,為了達到他們的慾望,他們可以做出許多瘋狂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疾病等多種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