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眾人擔心大宋表現出來的霸道傷害到了交趾人幼小的心靈,於是乎齊齊看向了寇季。
寇季感受到如芒在背,就知道一幫子鴻臚寺的官員在等他開口。
他也沒回頭,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我大宋乃是天朝上邦,對待番邦小國,自然要行霸道。若是我們卑躬屈膝的去求他們,那我們還算什麼天朝上邦?
他們接受不了,那是他們的事情,與我們何干?
他們若是識趣,買賣在,仁義也在。
他們若是不識趣,買賣不在,腦袋也別想要。”
鴻臚寺的人聞言互相對視了幾眼,隨後深以為然的點著頭。
天朝上邦,就該有天朝上邦的霸氣。
以前他們頂著虛假的天朝上邦的名頭。對所有使臣都客客氣氣的。
在別人提出了過分的要求的時候,不僅不能發怒,還得笑臉相迎,祈求人家給一個機會,再商量商量。
如今不同了,他們是真正的天朝上邦,他們有實力也有底氣霸道行事。
逢人不需要在笑臉相迎,亦不用害怕擔上惡了兩國邦交的名頭,卑躬屈膝的像個僕人一樣伺候著那些使臣。
朝野上下的文臣,其實不怎麼喜歡寇季,也不怎麼喜歡寇季的祖父。
他們祖孫二人看似位高權重,但卻從沒有給文臣帶來過任何利益。
反倒是沒少拿文臣的腦袋立威。
寇準總攝國政的時候,砍了不少文臣腦袋,砍到最後,文臣看到了他瞪起眼,腿肚子都打哆嗦。
寇準在趙禎大婚之日,主動辭仕的時候,文臣們驚歎之餘,更多的是一種狂喜。
他們不惜將天底下所有描述聖賢的詞語加諸到寇準身上,將寇準高高的捧起來,讓寇準高高在上的做一個聖賢,別在到朝堂上禍害他們。
所以,寇準在辭去了仕途以後,快速的成為聖賢,他們有推波助瀾之功。
趙禎在設立昭勳崇德閣的時候,將寇準列在了文臣之首,他們攔也沒攔。
如今寇準走了,寇季上位了。
寇季雖然沒有他祖父那麼喜歡殺文臣,但總喜歡跟文臣對著幹。
他從文臣口中摳出了不少利益,散佈給了百姓。
也讓近數十位的高官落馬。
如今寇季去文官坐鎮的衙門巡視,文官們腿肚子也打哆嗦。
他們一個個都生怕被寇季惦記上。
鴻臚寺的人也害怕寇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