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後,新公司生產基地定了,離著馳名電子研發中心不遠。丁馳是在簽訂合同後去的,對這個地方非常滿意。這裡也是一個廢棄的倉庫,但比先前的馳名電子面積大,庫房也多,而且還有院中院,很符合新公司的使用要求。
新員工招聘暫告段落,培訓已經開始,培訓地點放在勞動局會議室,這既是勞動局要求,也能為勞動局二級單位創收,其實也與丁馳想法暗合。因為保密的緣故,只有正式培訓合格者,才能讓其到新公司地址工作。培訓完全由劉殿志捉刀,丁馳既沒參與也沒露面,完全就是與此公司無任何關聯的架勢,外界也不清楚周宜既週一。
奮忠電子也給了回話,可以考慮合作,但至少要元旦後才能生產,不過並未立即簽約,李忠誠還要與公司相關部門通氣協商一下。
在主導新員工培訓期間,趁著勞動部門綜合培訓之際,劉殿志加緊對配套廠家集中考察。根據他和兩名骨幹高工的考察,最終把綜合意見報到了丁馳那裡。
看完影片和文字資料,丁馳道:“看來和之前推測有出入呀,昨天老寇也提到這個問題了。這幾家能合作的,沒什麼疑問,你們直接簽約即可,無非是協議必須嚴密有效。現在麻煩的是這兩類,勉強能合作與矬子裡拔將軍,這要進一步確定,也要弄出備用方案。”
“這就是國內電子資訊行業的現狀,配套企業太少,可選範圍太小。當然了,關鍵是市場需求太少。我們馬上進一步篩選,再進行細化分類,區別對待。對於有技術、信譽也不錯,只是實力弱小的,可以扶持合作,也可以視情況長期合作;對於技術稍弱、信譽也行的,再做深入瞭解,視情況而定;至於信譽差的,直接拿掉,寧缺毋濫。”
稍稍停了一下,劉殿志又說:“最終難免實在選不出來的,我考慮自主攻關研發。”
這個提議有些出乎意料,丁馳追問道:“自主研發?可行性有多大?時間上來得及嗎?”
“這裡邊的最核心元件不多,而且基本很快就能確定合作伙伴,至於最終實在選不出來的,應該不會超過三項。其實這幾項技術很簡單,只是以前市場需求太少,甚至沒有,好多企業才捨棄不做,而是僅做相關聯類別。我們只要購置到相關裝置,根據我和幾個高工掌握的技術、經驗,完全能夠搞出來。從公司以後長期發展來看,也需要穩定的配套企業,這可以做為預先摸索項。時間上不成問題,不會影響整個生產,頂多就是微調部分流程罷了。”劉殿志給出答案。
“好。由你綜合統籌,只要考慮細緻、完善就行,尤其儘量不要留後遺症。當然了,我這只是一個籠統要求,具體工作還是得你操心、運作。從近段工作來看,你有這個能力和素質,更有必需的品質。”
又做了一些肯定和鼓勵,丁馳讓對方先行離去了。
不多時,寇宇來了。
注意到對方神色,丁馳就猜出了大致情形,但還是問道:“什麼事?”
“又增加了十九個,以前都在那八十個團隊中。與先前明確抑制的那些團隊相比,這十九個明顯實力強,影響力也比那些大好多。”寇宇說出了心憂事項,“照這樣下去,這張反對大網會越布越大,越布越密呀。”
丁馳冷哼了一聲:“只要是魑魅魍魎,早晚要跳出來,但他們大都是見不得光的,見光必死,你等著瞧吧。”
對於丁馳的理論,寇宇已經不再辯駁,而是直接請示道:“還大張旗鼓的弄嗎?”
丁馳回覆很肯定:“那當然了,必須更大張旗鼓,必須造成勢不可擋之勢。我倒要看看,還有哪些神傢伙會撕破臉皮跳出來,會弄到什麼程度。”
“究竟我們要弄成什麼程度,弄到所有團隊都直接給公司發文?”寇宇帶著情緒問。
丁馳道:“那當然好了,只怕他們未必真敢。我倒要看看,他能張狂到幾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