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日本投資家碧蕊白蓮> 第142章 馬太效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42章 馬太效應 (2 / 2)

有的腦袋聰明,有的腦袋呆笨。有的運氣好,有的運氣不好。有的把握住了機遇,而有的卻錯失了機遇,乃至還渾然不知。」

藤原美樹直言道:「這些道理,我不是不懂。真讓我親眼看見了這一切,著實給我的內心造成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力。」

宮本健太郎侃侃而談道:「無論是你看到的巖崎家,還是住友家,都是經歷過了上百年的大發展。三井家更是經歷了持續長達幾百年的大發展。

其實,最主要的一點就在於這些大財閥家族都把握住了日本近代崛起那一個前所未有的大機遇。

再者,當時的日本政府之所以會大力扶持他們,便是為了

對抗歐美大資本對日本國內的佔領和掠奪。

十大財閥當中唯一例外的就是石原家。為什麼正雄叔叔會備受各方大佬們的敬重有加,那就是源於此。

哪怕他只是一個小企業主的後代,也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畢竟以他取得的空前成就,已經完全配得上那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日本這一個國家雖然看重血統,但是更看重個人能力。個人能力強的人,即便是出身卑微,也並非不能夠改命。

這從古至今,他們還可以被人收為養子或者婿養子,不只是簡單的繼承對方的姓氏,而且還能夠掌舵。」

藤原美樹恍然大悟道:「所謂的寒窗十年,自然是抵不過別人家數代人的積累。」

宮本健太郎不免就笑出了聲音道:「事實是早已經無數次證明,成才之路,並非就讀書這一條。

只不過,讀書這一條道路比起其它的道路相對而言,投資要小,更為穩妥,成功機率也更高。

現在的寒窗苦讀和過去的寒窗苦讀,在我個人看來,那根本就不是一回子事情。在過去,能夠讀上書的孩子,那家境往往都不會差。

就算其不讀書,家裡面也能夠拿出一定的本錢給他做生意。或者去學武,從而好在戰場上面建功立業。再或者去走關係什麼的。.

何況日本的歷史上面不是沒有效仿過中國的科舉制度。這早在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就有過官員選拔機制。

也就是日本在八,九世紀時就仿照唐朝的制度舉辦貢舉,分為秀才、進士、明經、明法、醫、針六科,其中以秀才科為盛。

由於參加科舉的子弟逐漸貴族化,生源減少而考試流於形式,江戶時代貢舉已經絕跡。

正式的科舉制廢除後,日本在江戶時代後期又出現類似科舉制的學問吟味制度,被一些學者視為江戶版的科舉制度。

學問吟味與前代貢舉制及其他地區科舉制最大的差異在於其考試結果並非與敘位任官有直接關係,較為接近一種褒獎名譽的方式。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除了陸軍主要學德國之外,其它的基本就是學英國。二戰戰敗後,又開始學美國至今。

學來學去,學到現在的結果就是,不管學什麼,唯一能夠證明自身有用的標誌就是在於能夠替公司,替老闆賺錢。」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