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了搖頭,田耽詢問魏王趙潤道:“陛下,秦國有能匹敵項末的人物麼?”
“有!而且不少。”
魏王趙潤點點頭,旋即如數家珍般講述道:“武信侯公孫起、長信侯王戩、陽泉君嬴镹、渭陽君嬴華,皆不在項末之下,還有王陵、王齕、張瑭等諸多良將……”
聽聞此言,樂弈低著頭閱覽戰報,毫無異色,不過田耽、田武二人臉上,卻露出了興致勃勃的神色,顯然是在期待與秦國的軍隊交手。
當日在宴席間,樂弈與田耽各自選擇了支援的方向:由樂弈前赴河西郡,對陣秦國的武信侯公孫起;而田耽則前往三川郡的西部,協助安平侯趙郯抵禦秦國的陽泉君嬴镹。
至於唯一落下的河套地區,因為那裡有廉駁、樂成、韓徐三位曾經在韓國時的同僚在,樂弈不認為會有什麼閃失。
要知道,以廉駁為主將、樂成為副將的前太原軍,那才曾經屢次吊打林胡與匈奴的,處於巔峰實力的太原軍。
在這支太原軍面前,縱使是李睦,縱使是他樂弈,怕也要退避三舍。
次日,朝廷提前犒賞了樂弈、田耽、田武幾人率領的軍隊。
犒軍三日後,樂弈便徑直率領軍隊前往河西郡,而田耽跟田武、田恬父子,則率領軍隊前往三川郡西部。
由於距離的關係,最後還是田耽率先抵達三川郡西部的「函谷」。
駐守函谷的守將,即安平侯趙郯,此人最初擔任「雒陽尉」,執掌雒陽的治安,直到第二次中原諸國混戰的末期,由於秦國對魏國不宣而戰,且試圖派兵從三川郡襲擊魏國都城雒陽,安平侯趙郯當時便毅然率領私軍駐防函谷。
隨後不久,龐煥率領鎮反軍來援,協助趙郯擊退了秦軍。
雖然這次有驚無險地擊退了秦國,但秦軍的這次偷襲,亦給雒陽朝廷敲響了警鐘,不久之後,朝廷就決定在函谷建造一座關隘,防止西邊的秦國故技重施。
而督造函谷關隘的將領,即是安平侯趙郯。
當時安平侯趙郯尚兼著「雒陽尉」的官職,不過待函谷關建成之後,他便正式成為駐守函谷的將領,龐煥麾下的鎮反軍,亦在魏王趙潤的授意下編入了趙郯的麾下,至此,鎮反軍歸屬安平侯趙郯統領,以滿編五萬、實際兵力近四萬的數量,駐守在函谷關。
正因為趙郯麾下兵力不少,因此,當陽泉君嬴镹率領秦軍攻至函谷關時,短時間內亦難以叩開這座關隘。
不過話說回來,雖說陽泉君嬴镹暫時難以攻克函谷,但安平侯趙郯想要擊退這支秦軍,也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
安平侯趙郯的性格,與燕王趙疆頗為相似,皆是豪邁直爽的男兒,膽魄有餘、計略稍缺,這一點從他跟陽泉君嬴镹交戰的戰報中就能看出來,幾乎都是直來直去,最多加個夜襲,幾乎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地方,若非有函谷關在,卻趙郯麾下又有南梁王趙元佐與龐煥幾人訓練的鎮反軍在,說不定陽泉君嬴镹早已攻入了三川腹地。
抵達函谷關後,田耽主動放低了姿態,畢竟安平侯趙郯怎麼說也是趙氏王族子弟。
不過出乎田耽意料的是,安平侯趙郯雖然是王族子弟,但倒也不是那種喜歡爭權奪利、勾心鬥角的人,他非常親切地設宴款待了田耽、田武、田恬幾人,甚至還在筵席中述苦,自嘲自己被秦國的陽泉君嬴镹打地毫無還手之力,這下總算是盼來了援軍。
此時已是十月下旬,天氣即將轉寒,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給魏秦兩軍交戰,因此,無論是田耽還是田武,都不曾妄想在入冬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擊敗陽泉君嬴镹。
不過他們還是建議安平侯趙郯主動出擊,因為他們想親眼看看秦**隊的實力情況。
可能是得到了田耽、田武的支援,安平侯趙郯亦是信心大振,在十月二十七日的這一天,他帶著田耽、田武,率領一萬魏軍出函谷關,直奔陽泉君嬴镹的秦軍營寨。
由於半途中被秦國的斥候騎兵發現,陽泉君嬴镹亦得知了魏軍主動出擊,不過心中不以為意。
畢竟他跟安平侯趙郯已經在這函谷關僵持了大半年,早就摸清了前者的用兵路數。
他只是稍稍覺得有點納悶,畢竟安平侯趙郯前不久,就因為主動出擊試圖擊退他而被他小敗了一陣,怎麼沒過幾日,這莽夫又來了?
納悶歸納悶,陽泉君嬴镹還是決定率軍應戰,畢竟在他看來,安平侯趙郯就只有兩個依,其一是函谷關,其二就是鎮反軍,雖然暫時打不下函谷關,但若是能殲滅一些鎮反軍精銳,這亦有利於他日後的進攻。
兩個時辰後,魏秦兩軍在荒原上打了一仗。
期間,田耽仔細觀察敵我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