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魏宮廷全文免費閱讀> 第11章:交涉【二合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1章:交涉【二合一】 (2 / 5)

這簡直就是雲泥之別!

而此時,昌歑的長子昌滿不解地插嘴道:“陳汜將軍,為何是魏國的兵械?魏國的兵械比得上魯國的兵械麼?”

陳汜苦笑著說道:“公子,如今的魏國的,早已不是九、十年前的魏國了。”

相比較魯國的兵械,其實他更傾向於魏國的兵械。

別看魯國的工藝技術據說超過中原各國二十年,但這其實指的是整體的工藝技術,就比如魯國精湛的機關術,魏人工匠根本毫無涉及,別說領先二十年,就算是兩百年都不足奇。

但是在「戰爭器械」這一塊,自魏公子潤執掌了冶造局後,魏國在這塊領域便是突飛猛進,早已拉近了曾經與魯國的差距,如今跟後者比較起來,怕是不遑多讓。

可既然是並起並坐,為何陳汜更傾向於魏國的兵械呢?

原因就在於,魏國如今的兵械改良方式,與魯國的兵械改良方式有著顯著的區別:魯國改良兵械,是透過許多工匠集思廣益,側重於「這樣改進更符合工藝發展」;而魏國則不同,他們會吸取使用者、即前線士卒的反映,側重於「這樣修改(士卒)用得更舒服」。

因此,魏國兵械有一些設計改良,可能在魯國工匠看來沒有必要,但是士卒們用起來就是非常順手。

最關鍵的是,由某位魏公子的影響,魏國工匠在設計鍛造兵械時,非常注重於「巨大」、「強勁」——比如魏國的拋石機,非但體積與重量遠超其餘各國的拋石機,而射程與威力,更是其餘各國無法匹敵,包括魯國的投石機。

相比較產自魯國的、那些看上去像精湛工藝物多過戰爭兵器的兵械,魏國的兵械,給人一種簡單粗暴的感覺——其貌不揚,但勝在堅固、實用,且殺傷力大。

在聽完陳汜的解釋後,昌歑父子這才恍然,點點頭說道:“老夫想想辦法。……想來弄一批淘汰下來的舊軍械應該不成問題,至於魏軍的最新軍械……”

“陳某不敢奢求。”陳汜連忙說道:“魏軍的兵器素來堅固,縱使是舊物,配給於我軍的新卒也足夠了。”說到這裡,他由衷地感謝道:“昌公,讓您費心了。”

昌歑擺了擺手,正色說道:“我昌氏,亦是大宋的臣民,豈能眼睜睜看著國家破碎?”說到這裡,他長嘆一口氣,苦笑說道:“若是連這都吝嗇,待他日老夫步入九泉,又有何顏面去見「向公」?”

他口中的「向公」,即是宋國的英雄「士大夫向沮」,即北亳軍首領「宋雲(向軱)」的生父——在當年宋國覆亡的時候,包括昌氏一族在內,幾乎絕大多數宋國的王公貴族皆惶恐逃亡魯國,唯獨向沮率領著極少一部分貴族與宋國軍隊,假借宋王名義留下與魏軍交戰,只可惜寡不敵眾,「向氏一門」最終英勇戰死沙場。

也正因為這樣,原本名聲不顯的向沮,一下子就成為了宋民心目中的英雄,同時也成為了北亳軍激勵宋民堅持抗爭的信仰。

這邊正聊著,忽然,有一名府上的老僕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對昌歑說道:“家主,有一行人人在府外求見。”

昌歑歉意地看了一眼陳汜,儘管後者微笑著連連擺手表示不在意,但昌歑還是皺起了眉頭,心說:這老僕伺候了自己幾十年了,怎麼今日這麼不曉事?

可能是猜到了老主人心中的想法,那老僕連忙從懷中取出一份拜帖,壓低聲音說道:“家主,這次前來拜會的人,身份並不簡單。”

“……”昌歑將信將疑地接過拜帖,隨即掃了一眼。

僅僅只是掃了一眼,他的神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因為拜帖的落款處清楚寫著:魏,外使,崔詠。

見昌歑面色有異,陳汜好奇問道:“昌公,怎麼了?”

只見昌歑將拜帖遞給陳汜,沉聲說道:“魏國的使臣……”

陳汜接過拜貼瞅了兩眼,心中著實有些驚訝。

要知道,目前這座昌邑,已然被他們北亳軍收復,並且,城內還駐守著為數不少的北亳軍兵將。

而在這種情況下,那魏使一行人,居然還敢潛進城內,不得不說,這份膽氣卻是不小。

忽然間,陳汜掃到了拜帖的內容正文,一眼就掃到了「受東宮差遣」這幾個字,面色亦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