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看來,太子趙潤上位後,將曾經由舊太子弘譽提拔的朝臣擼下去,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誰都沒有料到,其實這位太子殿下說的,根本就不是這回事。
一個時辰後,趙弘潤於文德殿用完早膳,來到了垂拱殿。
此時,藺玉陽、與虞子啟、馮玉三位中書大臣也已陸續來到了垂拱殿。
待相互見禮後,趙弘潤招招手示意三位大臣入座,隨即笑著說道:“今日在批閱奏章之前,本王先跟三位商量一個事。”
藺玉陽、與虞子啟、馮玉疑惑地對視一眼,齊聲說道:“請太子殿下示下。”
“是這樣的……”只見趙弘潤指了指內殿中央那一摞摞的奏章,沉聲說道:“按照以往的制度,地方的奏章,直接送到垂拱殿批示,本王覺得,這種制度的效率太低……你們想,咱們在這裡忙得不可開交,然而各部尚書卻能閒得在班房喝茶,這太不像話……不,我是說這樣的效率太低,不利於整個國家的發展。”
『……』
藺玉陽、與虞子啟、馮玉三人對視一眼,表情無奈,暗暗苦笑:這話,可真不像是一位昨日一整天就只批閱了九份奏章的太子殿下能說出來的。
而此時,趙弘潤卻沒有去關注這幾位大臣的表情,依舊自顧自說道:“……所以本王覺得,應當加強六部的職能。”
『放權?』
藺玉陽、與虞子啟、馮玉面面相覷。
要知道,無論是魏天子還是舊太子弘譽,對於朝中六部的制衡都把持地非常緊,就比如當初,魏天子覺得吏部的權利過於大了,便借趙弘潤的手,將吏部的一部分權利拆分出來,新設了一個「御史監」。
說句難聽點的話,朝中六部在皇權面前就是打下手的,本質上屬於是執行府衙,而不是決策府衙,所以才有「舉國政令皆出自垂拱殿」的說法。
而如今這位太子殿下,卻與父兄截然相反,居然提議增大六部的許可權。
『這可真是……』
藺玉陽、與虞子啟、馮玉三人對視一眼,不敢輕易開口。
也難怪,畢竟這件事利害實在太大了。
“三位大人對此有何補充?”趙弘潤笑眯眯地問道。
『補充……麼?』
藺玉陽眨了眨眼睛,頓時就把握住了眼前這位太子殿下的心思:這條政令呢,我是肯定要行使的,如果反對呢,就不用多說話了,我只要聽補充建議。
想了想,藺玉陽客觀地說道:“誠如太子殿下所言,增加六部的職能,確實能令朝廷運作地更為順暢,但……”
他看了一眼趙弘潤,說出了一個歷任魏王都在竭力避免的事,即朝廷的權利凌駕於王權之上,甚至於是王權旁落。
這是無法避免的。
打個比方說,魏國曾經有「駐軍六營」大將軍,儼然是魏國的軍方一線人物,但由於這些年來,肅王趙弘潤帶兵出征的次數比魏國駐軍六營大將軍合起來還要多,以至於目前在軍方,肅王趙弘潤已成為了旗幟般的人物,甚至於就算是在中原其他國家,「魏公子潤」的名望也隱隱蓋過了魏王趙元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