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潤聞言仔細思忖了片刻,不可否認,介子鴟的話的確有幾分道理,但轉念又一想,他又覺得這件事不太靠譜。
倘若到時候看穿了他目的的熊吾或者熊盛,對他獅子大開口,索要諸多軍備、錢糧呢?到時候他給是不給?
再者,為了攪和楚國的諸公子爭位,他一改之前支援熊拓的決定,改去支援熊吾與熊盛,倘若後者成事倒還不算虧,萬一後兩者不能成事,他非但惡了暘城君熊拓,可能還會影響到他與羋姜的關係。
這就太虧了。
想到這裡,趙弘潤搖搖頭說道:“算了,陰謀詭計終歸是旁門左道,就算楚國因為暘城君熊拓而變得強盛,但只要我大魏比他更為強大,楚國就不足為懼!”
“殿下英明!”介子鴟拱手讚道。
恭維了兩句後,介子鴟又提到了關於楚國使節的事:“此番楚國派來使臣,主動獻納戰爭賠款,這還真有些出人意料……”
趙弘潤端起茶盞喝了一口,淡淡說道:“也沒什麼意外的,無非就是怕我大魏起兵報復罷了。”
說著這話時,他的眼眸不經意地閃了幾下。
正如暘城君熊拓所猜測的那樣,若非這次戰爭讓魏國陷入了錢糧窘迫的尷尬,事實上趙弘潤是有意率軍反攻楚國的——百萬楚軍殺到魏國領土,邸陽君熊商麾下的軍隊在魏國的國土上殺燒搶掠,並不是說楚國吃了敗仗,這筆仇恨就這麼算了。
趙弘潤並無傾向出兵宋郡,一來是宋郡太弱了,讓他提不起勁;二來,宋郡並不算是真正的敵人。
要打,就要打楚國!
最好再從楚國拐帶個幾百萬人口回來。
打贏了戰爭,搶掠楚國貴族的財富,收取楚國戰後給予的戰爭賠款,除此之外還能拐帶幾百萬楚民心甘心願地投奔魏國——縱觀中原各國,哪個國家能有楚國這麼‘大方’?
因此,見朝廷遲遲不向楚國投遞譴責以及索賠的國書,趙弘潤是支援的:等他魏國緩過這一陣,頭一個就打楚國這丫的!
沒想到的是,楚國居然如此‘識趣’,主動派來使臣投遞國書承認戰敗,願意向他魏國獻納戰爭賠款,這還真讓趙弘潤感覺有些遺憾。
畢竟敲竹槓敲地再狠,也沒有直接將人家的家底都抄了來得多。
但問題是此番楚國都主動承認戰敗了,魏國再要是不依不饒,這就顯得有些過頭了。
而此時,介子鴟亦捧著茶杯,皺眉說道:“楚國主動投遞國書承認戰敗,這就意味著,楚國短時間內不想再與我大魏交惡,看來,楚國是打算向齊國動手了……”
趙弘潤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
想當年齊王呂僖還在世時,楚國是萬萬不敢主動對齊國開戰的,因此,楚國將他魏國視為對外擴張的目標,而如今,魏國強勢崛起,讓楚國不敢爭鋒,而齊國卻失去了齊王呂僖這位明君,隨後又陷入諸公子爭位的內亂,難免會遭到楚國的覬覦。
之所以楚國不攻打魯國或者越國,那是因為在中原的東部,曾經的「齊魯宋三國聯盟」已被「齊魯越三國聯盟」所取代,齊國仍然是這個聯盟的盟主,且仍舊是其中最強大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