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魏宮廷全文免費閱讀> 第1275章:回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75章:回程 (2 / 3)

就拿兵鑄局來說,如今魏國軍隊方面的武器、甲冑訂單,都是兵部交給冶造局的,而冶造局又委託給兵鑄局,正因為如此,以往大梁才出現了類似「兵鑄局給冶造局打下手」的趣聞,使兵鑄局實際上成為了冶造局的代工作坊。

但話說回來,由於整合了資源,避免了像最初那樣兵鑄局與冶造局爭搶訂單的衝突,使得冶造局與兵鑄局皆獲得了大量利益。

而如今,突然又冒出來一個兵造局,而且還是真正隸屬於兵部、受慶王弘信控制的軍械鑄造司署,那麼試問,兵部還會將大量的軍備訂單交給冶造局與兵鑄局麼?肯定是留給「兵造局」這個自己人啊。

如此一來,冶造局與兵鑄局在軍備方面的訂單,必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見衛驕無法理解,介子鴟正色說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兵鑄局往年負責鍛造全國境內的軍械,豈會不引起旁人的眼紅?……這次在我大魏的戰爭期間,在朝廷的允許下,各地方貴族的私人軍械作坊,如與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這足以證明,兵鑄局並非是獨一無二的,那可以被取代。可這樣並沒有什麼不好,多一個人分擔外界對兵鑄局、對殿下的眼紅,權衡利弊,這反而是有利的,何況,兵鑄局事實上也負擔不起全國軍隊的裝備鑄造。”

趙弘潤微微點了點頭,認可介子鴟這番說話。

想當初,魏國的精銳軍隊只有駐軍六營的那八萬人,因此,兵鑄局只要飽負荷運作,自然能夠負擔得起這八萬軍隊每兩年更替一次武器裝備的任務。

可如今呢?魏國有多達四十萬的常備軍,想要兵鑄局這一個司署負擔這四十萬軍隊每兩年更替一次武器裝備的任務,就算兵鑄局得到了冶造局的技術支援,也辦不到。

因此,分一些軍備訂單出去,對趙弘潤並沒有什麼影響,反而能減少外人對他的眼紅,至少看起來不再是那樣顯眼。

問題在於,慶王弘信是否僅僅滿足於得到一個兵造局,他的下一步,會不會對冶造局下手,這才是趙弘潤在深思的問題。

倘若慶王弘信僅僅滿足於一個兵造局,樂意沿用已經被冶造局與兵鑄局淘汰的舊冶造技術鑄造軍備,那趙弘潤對此毫無意見。

可這是不可能的,慶王弘信遲早會對冶造局下手,這正是介子鴟建議趙弘潤「必須有所還擊」的原因。

所謂的「必須有所還擊」,指的就是一定程度警告慶王弘信:你搬個兵造局出來自己玩,我沒意見,但你的手不允許伸到冶造局,這是底線!

“原來如此。”衛驕恍然大悟,隨即對趙弘潤說道:“殿下,是否需要派人去冶造局叮囑一下?”

“那倒不必。”趙弘潤搖了搖頭。

在他看來,雖然不是出自他的本意,但前兩日,既然冶造總署署長王甫已表達了「唯肅王殿下馬首是瞻」的心跡,不太可能會被慶王弘信收買,若是貿然增派眼線,反而不好。

“唉,本來還打算去工部走走,拜託一下「秦國工匠」的那樁事,這下暫時也泡湯了。”趙弘潤哭笑不得地搖了搖頭。

聽了這話,介子鴟心中微動。

出於「私心」,他當然希望眼前這位肅王殿下,在最近幾日裡,到工部啊、禮部啊這些官署走走,加大「肅王意圖爭位」那則謠言的可信度,但在經過魏天子的敲打後,介子鴟卻不敢如此提議了。

平心而論,介子鴟並未想過強加念頭給趙弘潤,用軟逼迫的方式讓趙弘潤上位——這不是一個家臣該做的。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